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两百九十八章 苏辙 (补更1)(2/4)

的关系,因此缘故,苏洵去世后,苏轼、苏辙兄弟,也得到了苏颂的许多照顾、指点。

    相较而言,苏颂和苏轼走的更亲密一些。

    五月的时候,苏轼入京,就曾多次拜谒苏颂离京的时候,还来苏颂家里辞别过。

    苏辙则来往比较少,这也和苏辙的性格有关。

    他和苏轼的性格完全不同。

    苏轼就是个到那里都大大咧咧,喜欢热闹,也喜欢到处和人说话的人。

    苏辙则沉稳内敛的多,入京后就只来拜见过两次次苏颂。

    自从出任了经筵官后,就再没有来过了。

    他自己也写过信,说明过情况——今为天子经筵,朝廷法度在,望叔父见谅!

    苏颂对此很理解,甚至非常支持。

    这才是朝廷大臣该有的态度!

    只是,苏辙今日忽然登门,为的是何事?

    苏颂有些不太明白。

    但他知道,肯定是公事!

    于是,命人将苏辙,请到了他的书房中。

    苏颂在书房里,接见了苏辙。

    苏辙一见面,顿时就拜道:“晚辈见过叔父!”

    他父亲和苏颂,乃是‘宗盟之好’。

    两人以世兄论教,自然,苏轼、苏辙就是苏颂的子侄。

    苏颂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多礼……”

    两人落座后,苏颂就问道:“子由今日忽然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苏辙拱手道:“小侄听闻叔父,今日入宫陛见,天子欲重用之……”

    “小侄思及叔父往日教导之恩,故此特地登门,为叔父送几篇天子往日赏给小侄的御制诗词文字……”

    “或许,可助叔父……”

    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那几篇天子在经筵上所做,后来赐给他的御制诗。

    这也正是经筵官们的优势所在。

    他们不仅仅和天子关系亲密,还可以接触到天子的诗词文章,从文字之中知晓天子的志向、想法。

    而这些事情,他们轻易不会对外透露。

    一则风险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