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112章 就像是一块擦脚布(2/7)

对王鉷失望透顶了。

    这厮嗷嗷叫的想立功,迫切的冲在第一线,连一些官场基本套路都没看出来。

    杨慎矜与王鉷父亲王晋是表兄弟,王鉷就是他举荐的。

    之前杨慎矜举荐王鉷的时候,说他有治理之才,家学渊源。李隆基稍加调查过后,便赏了个监察御史给王鉷,对其寄予厚望,让他去河西那边查一查账目。

    当然了,查账是次要的,揪住方重勇的小辫子才是主要的。

    结果这厮查到了啥?

    方重勇挪用公款,给身边一个河西土妞买医书,置办衣服,一共花了一百多贯。至于其他的问题,王鉷就没去查了,主要是河西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一个初来乍到的监察御史也不好查。

    王鉷就是急于往上爬,急于立功,很多事情没往更深的地方去想!

    基哥虽然是想揪住方重勇的错处,最后再特赦,以展现其“皇恩浩荡”。

    但他不是要找这种侮辱智商的小辫子啊!

    这件事情传出去,谁都会说是他这个天子不能容人,故意栽赃,连个十岁孩童都不放过。

    王鉷居然连一份泼脏水的奏折都不会写,这个人太没用了,当狗都当不好,不值得培养。

    于是李隆基对杨慎矜的印象也恶了几分。只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暂时也没有别的好人选,他也只能暂时忍耐,再对其观察一番了。

    反倒是方重勇这个孩童,很有觉悟嘛!

    知道甘州现在地位暴涨,朝廷各方势力都在争夺甘州的控制权,他这个刺史根本当不长。

    所以这才主动把小辫子交出来,便是希望能顺利且正当的退出甘州。

    李隆基心中忍不住对这位“神童”产生了几分欣赏之意。

    方重勇到了河西之后,就办了不少大事,参与攻取吐蕃新城的谋划,参与镇守白亭堡,谋划甘州冶炼与开矿等等。

    别的不说,就说这家伙刚刚来河西,就深入到边军士卒中给丘八们写家信,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据说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一千多封家书!

    基哥觉得,就算方重勇没有别的捞钱手段,光靠写家书赚钱,都能买不少东西了,犯得着去贪墨朝廷特意支援甘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