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2/6)

说那么明白!

    既然都是样子货,那这是演给谁看呢?谁又真的会明知道一条路走不通还往死里走呢?

    所以在关中之外的很多地方,有财力物力考科举的人,对于走科举路线完全不怎么在意。并不是大唐所有地方的人都很向往科举,风气如此,跟出路狭窄也有关系。

    比如说夔州。

    夔州这边远离政治中心,自然文教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本地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读书人。

    本地人对科举不屑一顾,眼睛都在钱中间那个方孔里面!如果做工与经商就可以有出路,那我为什么要去参加科举考进士?

    杜甫有诗形容夔州本地民风: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在朝廷眼里,夔州便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除了钱就是钱了!郑叔清也有这样的担忧,不想耗费力气做没有用的事情。

    他是在方重勇的苦苦劝说之下,才勉强同意的,不代表本身的积极性有多高。

    “使君,您在夔州任上不要紧,倒是给下一任夔州刺史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方重勇忍不住揶揄了郑叔清一句,他从地上捡起半截砍断的毛竹,发现这种竹子确实比较坚固。如果没有山上的动物破坏(比如说老虎),这条管路应该可以使用很久。

    “为何我给下一任刺史出了难题?”

    郑叔清被这话问得莫名其妙的。

    “因为使君大人在任上,给圣人搜刮了几十万贯。虽然这其中有些偶然,但圣人一定会想,夔州富庶,是以前小瞧这地方了,将来一定要加大力度搜刮!不说临泽而渔吧,那起码要多下几遍网子,敞开了捞。

    可以想象,下一任夔州刺史,一定肩上压力如山。圣人要求他多捞钱,他必然要使出死力气来办。如此一来,这夔州百姓会过得更好还是过得更苦,很难想象么?”

    方重勇用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郑叔清的脸反问道。

    “这……也并非本官可以改变的啊。”

    郑叔清喏喏说道,不敢直视方重勇的目光。

    “所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