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危急关头,多亏荀圣心胸豁达,并未因为杨峥无法修炼儒家法门,就放弃对他的欣赏和怜惜,仍然愿意亲自指点,为他破境提供一份帮助。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得靠他自己。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
当初,那神秘人让缭传话,建议杨峥拜荀子为师,学习包容天地的气概。现在看来,此言不虚,跟鬼谷子等强者不同,荀子的确有博大胸襟,并不会因杨峥的落魄,便转而轻视他。
须臾过后,杨峥遵循着荀子的引导,心如止水,终于成功平复汹涌的真气,恢复破境的状态。
荀子再次传音,“我不知道,你刚才到底想些什么,会引来破境契机。这是你的隐私,我也不想过问,接下来,你只需要放松心神,继续冥想先前的内容即可。”
如果他知道,杨峥是在入魔,不知还会不会说出这番话。
杨峥微微点头,继续感悟。或许是受荀子的儒雅气度感染,他的心境平和许多,不再像刚才那样愤怒偏激,将所有圣贤统统看轻,有了更中肯的认知。
“人都是自私的,荀子终究还是凡人,固然难免出于人性,想赚取气运,才肯收我为徒。但是,生而为人,只要遵循本性,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这又何错之有……”
这时候,体内的变化也在上演。
在某种玄妙气机压迫下,丹田内的真气往下方沉淀,体积不断浓缩。渐渐地,真气被压缩成一层透明的薄膜,平铺在丹田底部,而那粒道种,恰好架在薄膜的中央。
杨峥心神暗凛,想起田甜以前说过的话,这层薄膜大概就是心镜,也就是第四境的根基所在。破境以后,它就是道种生长的平台,相当于现代试验所用的培养基。
在正常情况下,当心镜凝出、道心稳固成型时,离成功晋入道心境就已不远,这是很不错的征兆。只不过,杨峥的情况特殊,在凝结心镜的过程中,道种就已存在。
他轻轻感知着这面平滑通透的镜子,意识到进展顺利,终于松了口气,压力减轻不少。看起来,荀圣所说的提前播种的凶险危机并没有出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