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084 士人软弱(3/4)

没错,但有些事情不能妥协,也没必要妥协。

    桓熙并不害怕与关陇士族对立,他知道,士族同样具有其软弱性。

    无论自己怎么打压,还是会有人愿意出来做官。

    究其缘由,对于士族来说,他们不能在官场上没有自己的顶梁柱。

    一旦失去这根顶梁柱,可以参考庾翼死后的颍川庾氏。

    曾经让朝臣畏惧的颍川庾氏,已经被彻底边缘化。

    就连琅琊王氏在王导死后,也同样大不如前。

    士族不与统治者合作,自然会出现新的士族取代他们的位置。

    这个道理,无需桓熙去提醒他们,他们自己比谁都明白。

    拓跋焘以崔浩曝扬国丑为由,族灭清河崔氏,包括其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

    汉人士族当然寒心,可为了宗族利益,不还是要与北魏统治者寻求合作。

    说到底,桓熙其实真不怎么在意这些北方士族的想法。

    关中在经历多年的动乱之后,民众渴望得到安定的生活,而桓熙所推行的政策,也得到百姓们的拥护。

    这意味着,人心在他的手里,关陇士族想要反叛,甚至都没有群众基础。

    若是裹挟民众,王师一来,被裹挟之人也将卸甲而降。

    况且,王猛并非全面打压,他的本意只是杀鸡儆猴,就连钓鱼执法,也仅挑选恶名远扬之人,出手整治他们。

    关中士族之间的关系再怎么亲密,还能为了别人贪赃枉法被处置,而置全族于危险之中,亲身参与叛乱。

    当然,即使士族真的抱定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态,决定不为桓氏出力,桓熙也自有解决办法。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向王猛这样的大贤难找,但是江南从不缺少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

    等江南寒士北上,那些士族无需桓熙相请,又会自行出山,为桓氏效力。

    桓熙之所以没有与北方士族撕破脸,只不过是顾及江南士族罢了,否则,他大可以一脚将北方士人踹开,重用寒士。

    自己麾下第一重臣被人构陷,还在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当机立断,旗帜鲜明的表达出最坚定的支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