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56/内参(1/3)

    

56/内参

    比杜蘅预料的快,不到一周,夏教授上学校找她。    先去的校长办公室。    一位北京来的大教授,坐在对面,喝着便宜苦涩的砖茶,斯文地请老校长和他一起做做杜蘅的思想工作。学校数学课,能否麻烦其他老师暂代?    老校长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课表拿出来一看,夏教授也吓一跳。    杜蘅的课满到能把大学教授唬住的程度。    夏教授知道农村现在实行的是七年制教育,也有九年制。陈家坝上的这所学校是后者,一到五年级小学,六、七年级是初中,八、九年级是高中。    所以杜蘅的教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上午下午,好几个班级,除了午饭几乎没有歇晌的时间。    比他这大学教授的教学任务还要繁重。    又只有她一个数学老师。    夏教授看得偷偷咂舌。    心说该把这份表格拿去给江秀丽看看,小体格的小杜同志人不可貌相啊。    这天去造纸厂坐的是嘎斯69。    杜蘅仍然交代好作业,安排好学生的课程才离开。    下车后一股旷野的风立马吹打在她脸上,风里能闻出一股nongnong的土腥气。    造纸厂附近完全变样。    薛老教授是参与过多次安阳殷墟发掘的人,十分熟悉田野考古的cao作规程。现场分割成几大模块,防雨胶皮篷顶架好了,两位地质学者正在一台三角仪器前比划,表情严肃。    学生和军人们来来往往。    用农家平车,鸡公车一溜溜,一排排地运输,车斗里装满带草连根的泥土。旁边还有不少本村、邻村来看热闹的老幼妇孺,站在白灰拉出的警戒线外,和军人玩“你不看我我就伸一条腿”的游戏。    夏教授正为这个头疼。    杜蘅听见他叹气,说每天傍晚都有几个老大爷、老太太领着孙子绕路潜进来,一人拿一个簸箩,去废土堆那里筛土,筛得热火朝天,找玛瑙珠。    不好拿枪指着老百姓吧?    他们想请陈顺帮帮忙,劝说劝说。    “小杜同志,先去换双胶鞋吧。”    夏教授指指手边帐篷。    燕妮一见杜蘅,口罩上方的眼睛笑弯了,像多年老朋友似的,上来挽她胳膊。    “杜蘅,你真是了不起。”    杜蘅只能由她挽着。    听她说怎么个了不起法。    车軎送来第一天,他们对其进行文物称重,以及通高、底座外径、内径的专业测量,与杜蘅在信稿中标注的数字几乎没有误差。    有也只是很小的误差。    “如果是目测,你对数字也太敏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