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八十二、三国归晋(2/8)

帝任命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以这个身份指挥全国军队(都督中外诸军事),任命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

    后世对司马炎评价较一般,原因主要出在他执政的后期,但至少在登基之初他还是很有作为的,他曾制定了五项基本国策:“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这些政策的核心思想就是休养生息、爱护百姓、发展生产,他还下诏释放奴婢,把他们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同时整治军队贪腐、要求百官廉洁、减少赋役课丁、推崇节俭等。

    由于政策得力,司马炎在位的前期晋朝国力大增,农业生产上升,国家赋税充裕,人口增加,司马炎后来有个年号叫太康,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太康盛世”。

    在内政上司马炎也有一套,他总结前代治政的得失,在中央不断加强尚书台的建设,在尚书台内设置了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度支、屯田六个部,以后又改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等部,让他们分别执掌三十五个曹,部里设尚书,曹里设郎中,各有职守,掌握各项实权,九卿及地方官员均奉尚书台之命行事,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大司马、大将军被称为“八公”,却渐渐成为尊崇虚衔,司马炎通过掌握尚书台直接控制着权力。

    除尚书台外还加强了中书台和门下省的建设,中书台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负责参议政事,地位较之前有很大提高;门下省是在原侍中、散骑常侍等顾问类职务基础上设置的,负责向皇帝提供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同时获得审查尚书台文案的职权。上面这三个部门逐渐发展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日后“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登基的第三年即泰始三年(267),司马炎下诏颁布了一份经过多年编定而完成的法律,后世称《泰始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分为20篇、620条,涉及刑名、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以及诸侯律等各方面,与前代律令相比,其刑罚部分均有所减轻,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蜀汉虽然灭亡了,司马炎并没有藐视原来的蜀汉官员,而是从他们中间选拔出一批人继续在晋朝为官,如曾在蜀汉任职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入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