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勋贵领军(2/4)

最弱的山东军,只怕也要‘尿’‘裤’子。当初建奴阿济格部‘逼’近大胜关的时候,刘‘操’江和马总督升帐点将,结果部队十停中只来了三停,其他人都逃回家去了。等到扬州之战结束,这些‘混’帐东西才跑回军营请赏,气得刘孔诏和马鸾鼻血直流。

    偏偏这些人要么是勋贵子弟,要么是南京土著,同朝中各方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动一个,就牵扯出一群人,没办法,只能强自忍受。

    靠他们显然是不成的,于是,皇帝就将目光盯在其他军镇的士卒身上。毕竟各军镇的士卒都是在战场中打出来的悍卒。尤其是宁乡军,就汤于文所知,其中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士兵在孙元麾下都打了十年仗了。这些老兵手上的人命没有十条也有八条,如果能够拉到朝廷这边,要想消灭各镇军阀,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得不说,弘光天子的确是一代雄主,连这事都想到了。别看他平日间好酒贪杯,上早朝的时候也是大臣说大臣的,他自己在龙椅上酣然大睡。可一旦要想做什么,那就是雷厉风行,一刻也不耽搁。

    拉拢骑兵军一事,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风声传出,汤于文做梦也没想到如此大事竟然会落到自己头上。

    虽说也是一个国公,已经达到人臣爵位的顶峰,可汤于文这种信国公和孙元的曹国公比起来还真有点惨。孙元手上有十万勇士,管辖着好几个州府,几百万人口,手里的钱比大明朝国库里的银子还多。而他却只能整日呆在府中,日常所需全靠朝廷俸禄和祖上传下来的田地,说句难听点,一个小小的知县若是有心来找他的麻烦,就能让汤国公郁闷好几天。

    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了。

    实际上,大明朝在开国初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文官管理国家,勋贵领军,在那个时代,像汤于文这样的勋贵还是能够一展‘胸’中抱负的。

    可是,事情从英宗皇帝时起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木堡一役,英宗皇帝被俘,领军的勋贵也被也先一网打尽。再加上景泰帝继位后打压武将和贵族势力。

    如汤于文这种贵族就逐步退出政治舞台,而领军的统帅也变成了文官。

    或许,在朝廷在文官们眼中,勋贵和武将一样,都是潜在的反叛分子吧?

    事情在弘光天子南渡之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在刘孔昭在夺嫡之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南京开国勋贵子弟的日子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