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十四章 圈子决定格局(3/4)

  而古代的书法家字帖大多藏于世家大族、达官贵人府中,一般人根本就无缘得见。

    所以,在古代,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通常和这人的出身和文化程度直接挂钩。

    所谓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无声的名片。

    一看到孙元这一手漂亮的柳体,和隽永的诗句,杜秀才就大吃一惊,这才定睛看去。心中一动:这少年虽然穿得破烂,可手指却白皙修长,并不像普通农户那样生满了茧子,显然是没有干过农活的。如此看来,这个叫孙元的人虽然家境贫寒,却也是我名教子弟。我倒是以貌取人了,惭愧,惭愧。

    当下再不敢轻视,忙请孙元上座,看了茶,又同他说起话来,想的就是试试孙元的深浅。

    读书人谈话自然有一套规则,话中多带典故和儒家理论。

    而孙元前世学的就是这个,也难不倒他。更何况,作为一个现代人,又有许多古人所不具备的见识。

    一翻攀谈下来,杜秀才大觉惊讶,暗自点头:“此人谈吐不俗,却是个人才。同他说话,每每有出人意表之言,倒叫人耳目一信”

    就一口答应替他作保,然后有起身给他出了保书,笑道:“今日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你还是快去县衙礼房吧,别耽搁了。”

    孙元见保书到手,大喜,起身拱手:“倒是劳烦杜先生了。”

    就要告辞,杜秀才却道了一声“稍待。”

    就回里屋封了一包银子过来递给孙元。

    其实替人做保是要收钱的,眼前这个孙姓少年家贫,只送了一个砚台过来。不过,他谈吐风雅,而且看得出来他也是走过许多地方,有见识之人,将来说不准是个人物。杜秀才就有心结识孙元,按照士林的规矩回了孙元的礼。

    君子有通财之友谊,孙元正穷的没处着落,也不推辞,索性大方收了。这又让杜秀才高看了他一眼:此人行止得体从容,不错,不错。

    出了杜秀才家,苏木掏出银子一看,大约重一到二两。这让他不觉大吃一惊,这个年头的读书人还真是大方啊!

    其实想想也正常,在明朝中后期,能够读书,并有一定功名之人,谁不是中产阶级?在穷人心中的天文数字,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日常的礼数。

    孙元哑然失笑,别人请人作保要出钱,自己却反倒小赚了一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