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咱们这是去打仗吗(2/3)

烛影斧声的报应了吧?若天子者兵强马壮者自为之,哪还要什么道义,岂不是谁的拳头大谁做皇帝,建奴势大的时候,我等岂不要跪在蛮夷跟前三呼万岁?如此,我辈所秉执的纲常又有什么用处?

    当下,郝肖仁的脸色就难看起来,道,宋太祖当初做皇帝可不是他自己的心思,乃是得了天意民心,受到大家的拥戴。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违,依我来看,太祖皇帝得国极正,那才是真正的奉天承云。

    “不然,这是乱臣贼子的胡言乱语。”周仲英不屑一顾地说:“什么士心,什么民意。不过是一群武夫想要公侯万代造反罢了,郝大人这话简直就是……也罢,大人以前不过是一个小吏,没有功名,圣人之言只怕也没读过几页,说出这样的话来也不叫人觉得奇怪。”

    这已经是**裸的人身攻击了,一直以来,郝肖仁都以自己的出身为耻。这些年,随着扬州镇的逐步壮大,衙门里和军中的规矩和潜规则越来越多,也开始讲究起出身和资历,这也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利益团体都有的通病。

    在扬州镇中,有两种人混得最好。一种是孙元起兵之处就追随他的老部下,另外一种就是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扬州镇衙门的。

    作为谋士和文官,自然不能带兵。随着宁乡军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大,衙门里的文士都被下放到地方去做官。

    孙太初虽然雄才大略自成一格,但管理地方使用的大体还是朝廷那一套,只不过在增加多位置。这些地方官大多是落地书生和失意官员担任,不可避免地将朝廷的许多规矩带了过去。大家坐在一起,首先就是论资排辈,你是秀才还是举人,如果是进士,那可不得了,请上座。什么,你是进士,还参加公务员考试得了第一,快请快请。

    说起出身,在如今的扬州镇文官中,特等的是进士公务员及第;一等,举人公务员及第;二等,秀才公务员及第;至于其他,都是末等,不入流。

    扬州镇的文官资历实行的是朝廷的功名和公务员考试双轨制,渐渐地,随着公务员考试进一步规范,逐渐有取代科举的架势。

    很不幸,郝肖仁的出身恰好是不入流。他也想过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惜手头事务实在太繁忙,根本就没有工夫,刘春那里须臾都离他不得。而且,当初好小人向孙元提出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孙元直接说了一句:“胡闹!”就将他给打发了。

    这也成了郝肖仁心中的一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