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五百七十七章 收殓(2/3)

没有产生于大明朝争夺天下的心思。倒是国内的战争经过这么多年,国库已经空虚,大明朝已是大厦将倾,贼军若是再起,朝廷已无力抵抗,说不定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棉花糖)

    安外,必先攘内。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满清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夺大明朝的江山。只不过崇祯十七年多尔衮进北京城之后,满清贵族贪婪北京的繁华,不肯在回辽东。而这个时候的中国北方严重依赖江南的财赋,不拿下江南,北方根本撑不下去。这才有后来清军两路南下灭明的后事。

    杨嗣昌又想:“要不将孙元放在山西或者陕西,洪亨久这次带秦军主力勤王,将来就任蓟辽总督,他是绝对不会将手下的精锐放回去的。孙传庭在陕西独木难支,调宁乡军过去正其时也。孙元在滁州可是打出威名来的,用他来镇压叛贼正合适。不如,让他去延绥镇做总兵官?”

    这个时候,杨嗣昌已经抛弃了门户之见,甚至忘记了自己和卢象升的仇怨。宰相肚中能撑船,只要对自己的十面张网有利,孙元这人也是可以用的。

    正琢磨着,一个幕僚低声提醒:“恩相,孙元得到朝廷封赏之后,声望已经响亮,收殓卢建斗一事,朝廷是不是也该有个说法了?”

    这句话让杨嗣昌身子一颤,神色凛然起来。

    所谓收敛,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将死者的骸骨装进棺材里下葬。

    可如果死者是督抚一级的高官,又是在战场上殉国,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对于他的成仁,国家得有个确实的说法。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具体过程如何,都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按照朝廷的礼制,还得追封。如何追封,追封什么官职,也得伤定。

    追封追授这事好办,卢象升生前做过一任兵部侍郎,又领过兵部尚书头衔,大不了到时候追授他兵部尚书罢了

    。

    可问题的关键是卢象升殉国的说法。

    卢象升在战场上获得了什么功勋,他又是怎么死的,都要有一个定论。

    这一定论,问题就复杂了,说不定有人要将他杨嗣昌与建奴议和,阻止卢象升夜袭建奴大营,扣住天雄军粮饷不发,并数次分兵,来个酒旧事重提。

    说不定到时候,就会演变成朝臣,东林党人对他杨嗣昌的口诛笔伐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