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六百二十章 微君之故(1/5)

    

    至于孙元在灵堂上所唱的那首《诉衷情》,自然有人一字不漏地抄送到他的案前。

    杨嗣昌何等人物,如何看不出这首曲子词写得极为不错。其实,当就韵脚和格律上来看,有些地方作得不合规矩,有些字用得也很不恰当。读起来,总觉得有些磕磕碰碰,就好象被人在嗓子眼里塞了一团棉花,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这些错误,任何一个读过十多年书的书生都不会犯。

    而且,这词语中的“鬓已秋”三字,分明就是照搬陆游的原作嘛,也不怕被人笑话?

    但考虑到孙元不过是一介武夫,没有系统地学过诗词格律,能够写成这样,也算是难能可贵。

    这是他对这首曲子词的第一观感,作为一个两榜进士,又在翰林院读了多年书的人,杨嗣昌的才情自然是不错的。且不说他,就算是从内阁随意拉一个阁老出来,谁的诗词文章不是站在这个时代文坛顶峰的人物。

    作为一个读书人,杨嗣昌读到手下抄录过来这“当年忠贞为国筹”时,下意识地想提笔修改到完美。否则,总感觉一颗心放不下去。

    可一拿起笔,杨嗣昌却愕然发现就算是自己,也是一字也改动不了。

    因为,这曲词气韵通贯,一气而成,如果改动一字,就是人为地打断了那股滂沱的气势,画虎不成,反类其狗。

    没错,这就是所谓的浑然天成,即便有缺陷,也是一种天然之美。而且,词中那种如同排空大浪,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风范,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出来的。

    若真有人,那只能出自率领千军万马的统帅之手,也只有武人次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

    看来,武夫也是能写出好诗词的,比如那首“去时儿女悲,归来胡笳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如果孙元不是自己的敌人,说不定杨嗣昌会为他的文字击节叫好。(棉花糖  提供Txt免费下载)可现在,他却气得满面铁青。

    因为,这首曲子分明就是在抱怨,抱怨卢象升死不瞑目,乃是被人所害,到如今,朝廷还没有追究相干人等责任;分明是在担忧,担忧,一旦卢象升这个所谓的国之柱石一旦去世,江山又有谁守?

    好一个孙元,这是剑指我杨嗣昌啊!

    这些天,因为张献忠再反谷城,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