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七百八十章 战果(2/5)

>    打发掉那群人之后,孙元这才开始听郝肖仁的工作汇报。

    这一听,心中一阵惊喜。泰州不愧是扬州府的粮食主产区。即便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府库里的粮食、丝麻依旧堆积如山,足够军队受用一年。

    泰州的土地肥沃,地里出产丰富,能够承载的人口量也大。

    从郝肖仁递过来的户口黄册上看,泰州有户口八万,以每户六人计算,那就四十来。遇到战争期间,每户抽一丁,轻易就能得到八万人力。

    坐在大堂里放眼望出去,整个泰州房屋整齐,城市规模颇大,孙元倒真有种裂土封侯的感觉。

    如今的扬州镇总算有一块能够切实掌握到自己手中的地盘,不受朝廷的制约,境内一应资源都归孙元调配,这滋味真是不错啊!

    听着郝肖任条理清晰地禀告相关事务,孙元这对猥琐的小胖子刮目相看

    。

    小余虽然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可他以前一直呆在军中,日常处置的又是人事,对于地方民政一窍不通。而地方民政这种东西你首先应该具备的要素就是人情练达,熟悉城市农村的各个阶级的利益诉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累积。

    郝肖仁在永城做了十多年主薄,早就炼成了人精。明朝政治的特点是皇权不下县,也就是说,朝廷的政令最多下达到县一级单位。再往下,就是地方乡绅自治,遇到实在处理不下来的事务,这才报到县上。

    明朝的知县一级地方官都是科举出身的进士,这些人除非考进翰林院,在六部观政学习政治。否则,一般都会下放到地方做一任地方官,直接管理百姓。这些人读了一辈子书,不通地方事务,很多时间都是一个摆设。衙门里的工作,全靠以主薄为首的一群小吏维持。

    因此,实际上,明朝这个庞大帝国的基础乃是地方缙绅的胥吏。

    当年孙元读汉朝历史的人时候读到,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靠的是他当年在沛县的那群做小吏的老哥们。经过多年大战,得了天下,这些小吏们摇身一变成为大汉帝国的重臣。他心中还是奇怪,一群小吏能够有什么本事,竟然能够支撑起一个大帝国。

    现在一想,其实,若论起熟悉地方民情,懂得政治是何物,这些胥吏们比朝中衮衮诸公却是要强上许多。

    能够治好一个县城,治理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问题。特别是在组织结构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