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七百九十章 七不可立(求月票)(1/6)

    

    这是冒襄第一次处理日常政务,作为史可法的幕僚,掌握机要。接触的东西多了,顿觉眼界突然开阔,而这一且都不是从前的书斋生活或者复舍士子私底下臧否人物,检讨国政所能得到的。

    处于兵部核心决策圈,日务繁杂,一忙起来,对于董小宛的思念之情仿佛也轻了许多。与之相反,他却感觉到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对于冒襄做史可法的幕僚,深切地参与到留都朝廷的重建之中,已经老病得快要走不动的冒起宗也是非常鼓励的。他的思路和方以智一样,就是让冒襄先在新朝占一个位置,蓄养人脉,获取名望。等到新君登基开恩科的时候,再考个进士,点翰林。

    到那个时候,冒襄已经是留都兵部的重要人物,且又为东林立下汗马功劳。主考官于情于理,都会取了他。至不济,二甲靠前的位置还是可能的。

    所谓科举糊名誊录制度,对于在八股文有精深造诣的冒襄来说根本就不算是问题。他的文章已经遍及天下,任何一个考官一拿到他的卷子,即便糊了名字,也能一眼将他认出来。

    史可法早就听说过冒辟疆的名字,对于他能够入自己的幕中,还是非常高兴的,也委以重任。

    不过,冒襄觉得这还不够。自己至少还需要做出一件大事,才能入得了史部堂的眼,得他的提携。

    问题是,机会究竟在哪里?

    冒家在南京本有宅子,来南京之后,冒襄和父母、妻儿都住在一起

    。只每日清晨到兵部当差,如果史尚书那里的事务没处理完,他还要去史府。

    南京毕竟是故都,别的不多,就是勋贵和吃官家饭的人多。今日上午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幕,很快就传到了兵部。

    冒襄敏锐的感觉到在立潞还是立福的问题上,如果自己能够参与其中,那就算是挤进东林核心圈里。

    所以,当天下午他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史府,有意无意地在史可法跟前晃。

    史可法依旧是一脸忧虑地坐在书房的案前,铺开一张纸,提起毕欲要写些什么。可想了半天,迟迟不能落笔。

    冒襄走到史可法身边,给砚台续了点水,慢慢地磨起墨来,装着不经意的样子问:“部堂这是要写公函,还是私信。若是公函,晚生可以代劳。”

    “也不算是公函,当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