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京消息(3/6)



    所以,部队出城行军不到一天,五千忠贯营就跑了一千多人。

    次日,又散了好几百。

    到最后,史可法和就何刚手下只剩三千来人。这三千来人才是忠贯营的可战之兵、骨干。当然,战斗力还是极弱的。

    这事也是孙元后来才知道的,不觉感叹一声:真是大‘浪’淘沙啊!

    出发了一天,快马追了上来,带来余祥的飞鸽传书

    。

    看了余祥的信,孙元才将朝廷招抚左良‘玉’余部一事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楚。

    原来,就在孙元入宫诏对之后的次日,皇帝就秘密地将一个太监派出京城,前放安庆颁旨。圣旨上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宁南侯就次罢兵,朝廷将赦免他和部将,并让左军在安庆安置,不用回武昌去了。同时,还封赏了左梦庚和惠登相等一应军中将领。

    圣旨上还说,如果左部不接受朝廷招抚。不日,庐凤军和宁乡军将南下征剿,休要自误云云。

    胡萝卜之后,还得加上一根大‘棒’。

    与此同时,钱谦益手下的人还在不住上疏,挑起争议,要求朝廷招抚左良‘玉’部。

    如果是在以前,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早就开始强烈的反击了。可说来也怪,他们竟然没有任何动作。

    钱谦益手下所上的折子,弘光皇帝都是留中不发,没有任何意见。

    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这极大的鼓舞了在朝东林党人和在野的复社诸生的士气。于是,上折子的大臣更多,留都舆论中,要求朝廷招抚左良‘玉’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他们口中,左良‘玉’不但不是叛贼,反成为一公忠体国的大忠臣,堪于周公媲美。

    好想朝廷如果不招抚左良‘玉’这个大忠臣,那就是心中有鬼,那就是干了一件‘混’帐事。

    东林、复社‘操’持舆论的本事,这次是发挥到淋漓尽至了,也让朝中以往主剿、主抚两派大臣惊得目瞪口呆。

    而且,任由这种舆论扩散开去,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对的苗头。首先,就有人喊出要惩办‘逼’反左侯的马士英、阮大铖两个‘奸’佞,让东林君子重归朝堂。不待左公至,天子应该自己先清君侧,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这事发展到这等程度,已经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