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朝中众臣已经直接从官印信息中,明白了刚刚发生了什么……
东边的沛郡太守,开创了以桑皮、藤皮为原料的造纸术,令造纸的成本降低了九成以上,甚至按照说明,其质量还胜过之前的蔡侯纸,完全可以用来书写!
另外还发明了一种,先制出单个文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印刷稿内容,将需要的字一一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中,涂墨覆纸进行“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可以下次再次使用的印刷术。
两者结合,据说只需要两名不识字的熟练工,就可以在一日之内印文千卷!
对于其效果是否夸大,并没有人加以质疑,因为这时小沛姬直传的信息,必定是小沛姬亲自见证的……
不少文臣心里都想着,之后一定要将家里那汗牛充栋的竹简,换成方便储藏的纸质书——当然,竹简也不能扔,这都是珍贵的“原稿”。
心思的快一些的,已经想到纸质书的风靡,将会对现行形势造成的冲击。
而反应慢一些的、沉稳一些的,这时看到了后面……这表功还有后半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久前获封尚书令的老臣杨彪,这时握着官印,缓缓点头的嘟囔着,眼中渐渐流露出惊艳之色。
《开蒙要训》和《对相识字》,在众臣看来,只能说是有些心思、作为蒙学很精巧!
哪怕白图不做,只要纸质书的民用基础打好,也迟早有人会作出来。
《三字经》则是乍看之下过于浅显,不过仔细品读,却有有种大道至简的韵味,深得儒道精髓。
刚刚被召回朝中的大儒孔融,这时都看得摇头晃脑,大叹如此大贤,自己竟不早识,着实令人扼腕!
最后的《切韵》则是达到了令人“悚然而惊”的地步,看起来只是教授读写,然而稍微深想便能知道其中的意义。
只是……孔融看着看着,眼角抽搐起来——这读音标的,怎么有种并州口音的感觉?这位白先生是并州人?
当然,瑕不掩瑜,《切韵》上面写了这只是初行版,孔融现在甚至想要马上去沛郡,和这位大儒白先生一起,来完善这部功在千秋的《切韵》!
并且这时再怎么迟钝的人,也都已经反应了过来,这“张牙舞爪”的一套组合拳,无疑是直击世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