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二三一章 平和的长白山(3/6)

会宁都司以后的军需供应,虽然龙泉,鲸海两个卫的供应问题的确不大,毕竟这些都是海运的,剩下就是另外三个卫。

    会宁卫,吉林卫,五国卫。

    实际上不只这三个卫,会宁都司还有七个守御千户所。

    明朝卫所里面,其实有大量守御千户所,这些是直属都指挥使司的。

    以目前的情况,这些驻军的供应是可以满足,就是成本高,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要赔钱而已,不过杨丰本来也没有收益,他承包的交换条件,只是会宁都指挥使司的一切开发收益归他而已,但这时候有个屁的开发收益。目前有三条路线在供应那里,第一条就是辽东的木轨,未来一直通到吉林,另一条海运清津港,然后陆路运输到松花江上游,也就是安图南边,根据季节不同起运点不定,反正能漂流就行,甚至都没有像样的船,因为都是一次性而且木料充足,随便扎个木筏就行。

    本来也都是那些土司以服役性质,沦流派出青壮来承担。

    这样漂流一直到和头道江的交汇口,那里才真正有造船厂,而且那里有会宁都司的一个守御千户所。

    那也是好地方。

    因为这个千户所是护寺军。

    他们守护的是会宁三大寺庙之一的长白山寺。

    原本历史上的长白山寺在安图二道白河,明朝出动一万八千多军队,一路伐木向前,最终在那里用金国神庙遗址修建长白山寺,但杨丰认为这种事情有点夸张了,不但成本太高而且以后大师们也很痛苦。

    真的。

    那地方现代找个人都难,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虽然大师们是去参研佛法,的确需要清净,但清净到这种程度还是没有必要。

    所以从吉林水运向上,到白山水库边挑个风水宝地,背靠长白山修一座意思意思就行,大师们也喜欢,那些部落百姓参拜也方便,非要修到长白山上,他们去拜个佛都跟荒野求生一样。事实证明杨丰的选择非常正确,这座长白山寺因为处于水运节点,迅速成为那些土司属民虔诚参拜的心灵归宿。大家闲暇到两江口拜个佛,进行一下贸易,精神物质都得到极大满足,然后就可以怀着平和的心态乘船各自回家了。

    偶尔也会有大师在士兵保护下,到这些土司那里宣扬一下佛法,甚至修建相当于分号的寺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