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朱元璋给大臣们的催命符(2/3)


    很显然,皇帝此举必有深意,不如先看看情况再说。

    而杨宪也是一言不发,静观其变。

    朱元璋这么做的确有他的深意,他是想借机考察一下群臣。看群臣在听到旨意之后的不同反应,谁是能臣谁是庸才一目了然。

    “大胆!”朱元璋神情一冷,“难道你们想要抗旨不成!?”

    “微臣不敢!”群臣瑟瑟发抖。

    “标儿,把咱的字发给他们。”朱元璋向旁边站着的太子说道。

    “儿臣领旨。”朱标从太监手中拿过字幅,走到朝堂上一一发放给文武大臣。群臣一个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朱元璋的字幅,有的差点接不稳掉到地上。

    这幅朱皇帝的御赐亲笔,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或者说是催命符。

    太子朱标在发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发,而是有选择性的。只给了一些官职比较高的重臣,接到的大臣战战兢兢,没有接到的暗自庆幸。

    “众位爱卿,你们家里都很穷买不起咱的字是吧?”等群臣都接到手之后,朱元璋这才道,“要是你们自己买不起的话,可以转手卖给买得起的人。咱这次给伱们个恩典,转手卖给别人的咱一律不治罪。总之只要你们利用咱的字能弄到五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可以转手卖给别人?群臣闻言眼睛一亮,似乎从中看到了一线生机。

    不过马上神情又黯淡下来,大明初建整个国家都很穷,哪有人拿得出五百万两来买一幅字?皇帝最后一句话看似给了大家生机,然而却是水中月镜中花。

    “另外,如果你们觉得应天府没人买得起,想要拿着咱的字到其他行省去卖的,咱可以封你们做钦差大臣,时间上也可以延缓。”朱元璋又道。

    到其他行省去卖?

    群臣心中又是一动。

    “禀陛下,应天府是我大明京师,最为富庶之地,应天府都没人能买得起,恐怕地方上就更没人了。”说话的是著名大儒,太子太傅宋濂。

    宋濂因为年龄太大,因此朱元璋并没有让朱标把字幅给他。相比于其他得到字幅的大臣,他是一身轻松,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且基于文人风骨,他并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站出来为群臣说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