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不太满意(2/4)

也全都拉过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国内高管和美国高管的融合。

    这一点,也有着很迫切很现实的需要。

    毕竟国内很多的公司的业务,将来要拓展到美国,同样,美国那边的不少产品,未来也将在国内推广,如果两边的高管互不熟悉,未来的合作不可能会默契,同属一家集团的优势也就白白浪费掉。

    同时,作为一家已经成功国际化的企业,高管的国际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

    之前为了便于沟通和交流,嘉盛国内的高管团队,冯一平最多也是聘请那些在国内出生和长大,后来到美国或者欧洲留学工作,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华人,或者是已经回到国内,但同样有国际化背景的国人。

    同理,美国公司那边的高管,同样是一水的美国人。

    单独分开,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中国和中国之外的高管,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这对将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将来的高管团队,会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员组成,这是一个大趋势。

    冯一平希望以这次团建为契机,让中外两方试水融合,但目前来看,除了德鲁克,其他人还差点意思。

    包卓远跟随保障车队前进,参加徒步的高管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德鲁克。

    这一路,他也是最活跃的一个,不断同各公司负责人谈话,会英语的,他们就用英语沟通,不会英语的,就通过给他配的翻译沟通……,他算是和中美两国的高管都比较熟悉的一位。

    剩下的那几位,和中国的同事也有过交流,但并不深入,他们交流的主要对象,主要也是那些在美国留学过的高管,共同语言比较多。

    其它的那些,多半都还是礼节性的寒暄。

    这里有沟通方面的问题,国内的这些高管里,很多人英语的水平,对不上他们的学历。

    也有矜持的因素,来自美国的这几位,相对来说,无论是从工作履历、个人成就,还是现在的身家,以及眼界、见识……,很多方面,都普遍比国内的这些高管,至少要高出一个或者几个档次来,有点矜持,也实属正常。

    当然,这一次同行的美国同事,一是数量也多,他们不跟中国同事交流,也不是找不到人说话;二来,美国的这些高管,彼此之间,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