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九百一十一章 新篇章(终章)(2/6)

>    从08年开始,梁家河中学的学生,就百分百都能考上高中,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所有人,最后都能进入大学学习,更有三分之一,最后都能考上985大学。

    这也让五里坳高中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冯一平当年的母校,市一中。

    富起来的五里坳,比以前更重视教育,并非常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

    就说他们当初在梁家河中学的班主任王玉敏,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身为特级教师的她,办课外补习班的收入,就轻松超过在嘉盛旅游任职的女儿小燕子。

    无论是肖志杰还是王昌宁,他们都清楚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进步,那是最大的进步。

    哪怕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将来会是高分低能,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未来都将成为建设五里坳的生力军。

    一个地方的底蕴,就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

    所以,哼,我们不稀得跟你计较。

    一列高铁,刚好从河对面驶过,不一会就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真的非常大。

    就说那边的铁路,其实就修在原来的河滩上。

    当年的五里坳,田地产出低,河边那些被洪水冲垮的田地,没有几户人家愿意花钱去处理,导致河床越来越宽,现在,因为工厂多了,原本被毁的那些田地,又被重新利用起来,河道,已经压缩了很多。

    当然,大家还不至于短视到侵占原来的河道的地步。

    还能看到外形独特的高铁站时,梅家塆就到了。

    梅家塆,也不是梅家塆了,她早就和五里坳连了起来,成为了这个新兴大城市的一部分,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些,连一鳞半爪都找不到,甚至塆外的那些山,现在都不复存在。

    “他们都去了吗?”冯一平问。

    “半个小时前就都到了,”王昌宁说。

    他们的孩子都大了,爸妈的年岁,当然也都大了,这两年,他们也都陆续把生意交了出去,回家颐养天年。

    今天,也是他们难得的在镇里集中一次。

    “哦,”冯一平看着窗外,“我怎么越来越觉得,这里和其它的城市,已经没什么两样?”

    五里坳总体的规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