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觉得头疼不已(2/3)

吗?

    北京是那么容易就能进去的吗?

    现在他们还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谈什么别的战略了,不把本土夺回来并且统一,还谈什么对外进击?

    日本的确是太小了,渴望更广阔的领土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眼光和目标,但是,当这个目标的对象变成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德川家康觉得就应该理智的思考一下这样做到底划不划算。

    七年埋头发展,到头来还是不如人家立国一年的战斗力,还有什么好说的?

    德川家康觉得只要能把石见拿回来,然后再努力一点把丰臣氏灭掉,统一日本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那就够了,就别无所求了。

    只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兴的不得了了。

    准确的说,得知秦军在播州之役中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德川家康的目标就已经变成了保全领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这些大名们,原先刚刚受辱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读起这份诏书都是义愤填膺眼含热泪的模样,但是现在呢?

    现在侮辱依然还在,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义愤填膺。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大秦强大的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这样的国家面前,退避三舍自保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就和朝鲜一样,做大秦忠诚而坚定的狗腿子,之前国家两次遭遇劫难两次都是宗主国帮忙收拾的。

    大秦好像也完全不打算吞并朝鲜一样。

    有这样一个国家作为榜样,不得不让不少理智派大名或者是悲观派大名产生不愿争锋的想法,不愿意继续花钱搞军备,只想着更加努力的发展地方经济,不想继续和秦军为敌了。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川家康的阵营里比较多。

    因为他们都是当年未曾参与朝鲜战役,只是在后来明军登陆之后遭到了一些损失,损失不大,受到的打击也不大,血海深仇也谈不上,这些人容易摇摆。

    而相反,丰臣氏的那群大名里面,很多都是和在朝鲜之役中战死的人沾亲带故的。

    因为丰臣秀吉当时主要征调的就是他们这些军队,在朝鲜之役期间,他们不少人都和当年的大明现在的大秦有血海深仇,就更不要说和当年的主帅现在的秦皇萧如薰了。

    讲和?认怂?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