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隐(1/7)

    (大章补昨天缺的一章)
    茅山不比宝华山,更不要说跟荆蜀大地的武陵山、雪峰山、巫山、大巴山等雄奇山岳相提并论了,但在江淮平原之上,也可以说是峰峦叠嶂、山岩险峻、林洞迂回、溪涧纵横交织。
    茅山作为道教上清宗坛的祖山,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誉,自汉晋以降到前朝,茅山的道场逐渐发展到巅峰。
    即便之前的升州节度使以及天佑帝都压制佛道的发展,加上近百年来战火连绵,但茅山之中还保留宫观殿阁等道教建筑近二百座。
    位于雷平峰紫墟观就拥有六座道院,只是数十年未得修缮,已经是残破不堪,一条石径劈山而出,仿佛一道绳索连着半山腰的道观与山脚下的山谷。
    山谷里座落着一座小村寨,十几户人家聚寨而居,山上的道观里有十几个年老的道人在栖息修行。
    午后便陆续有大批的妇孺从山外,进入雷平峰山脚下的山谷里,在山谷里挨着十数户民宅安营扎寨。
    今夜天晴,星月皎洁,到午夜时分差不多已有两三千人挤入雷平峰下占地不足两百亩地的山谷。
    道教香火不盛,紫墟观里也就十数年老道人守着残破多年没有修缮的空旷道院,看着这一幕惶惶难安。
    即便进山的人群,暂时还没有人登上雷平峰找来紫墟观,但观里的道人怎么能安下心来呢?
    如今兵荒马乱的,流民还是流匪,从来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道人们不知道是该紧闭道观呢,还是该打开大门,或者说派人到山谷里打探虚实。
    只是打开大门或者派人去打探虚实,又有什么用?
    道观里就十几个年纪老迈的道士,平时香火不盛,除了山下的村民供奉外,主要就是靠打理观后的十数亩菜园子养活自己,即便将全部的粮食都拿出来,也未必够今日挤进山谷里来的这两三千人饱餐一顿。
    这时候三道矫健的身影,从西侧陡峭的山崖,借着钩索等物,很快的爬上雷平峰,身手敏捷,仿佛猿猴一般。
    观后有一座残旧的凉亭,居首的那名青年径直往凉亭走云,看到紫墟观的观主云朴子此时还能悠然自得的与父亲弈棋为乐,完全无畏涌进来的那么多流民随时有可能将紫墟观给拆了,心想父亲说云朴子乃是当世不多见的道儒真是不虚,只是观里的其他道士这时候心态早就崩了。
    坐在紫墟观观主云朴子面前的是个青矍老者,枯瘦的老脸透出大病在身的青灰色,但眼眸却是清澈,没有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