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还朝(3/4)

    李普抵达金陵后,派人将请罪折子送入政事堂,就自囚于昌国公府;皇后李瑶也自囚于碧玉宫。
    过去大半个月,朝堂每有大的事情需要决断,都是沈漾、杨致堂等参政大臣在政事堂商议出一个结果之后,再分别到崇文殿及长春宫找延佑帝、太后请旨下诏,然后以政事堂制书的形式颁布军政命令。
    这算是由政事堂代行政事。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朝堂之上对太后以怎样的名义还朝,存在巨大的分歧。
    新帝或年纪幼小,或体弱多病不能署理政事,或暴病而亡新帝未立,或桀骜失德,为群臣所厌恨,这时候太后站出来临朝称制执掌政事,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例的事情。
    李知诰、韩谦皆是奉太后手诏调兵遣将,太后还朝已成定局,但大楚此时所面临的情形,跟历朝历代的旧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陛下虽然急躁了一些,猜忌臣下不能尽信之,江淮形势之所以骤变,这可以说是极关键的一个原因,而不能将罪责都推到李普的头上,但杨元溥总体上说却不能说是昏庸暴虐之君。
    杨元溥从出宫就府到登基继位以来,所行所为都可圈可点,甚至还能算得上有为之君,在大楚军民之间的声望也并不低。
    更关键的一点,陛下作为太后与先帝唯一的子嗣,宗室之中没有替代者,也压根没有谁会想过行废立之事。
    这时候即便说一定要请太后还朝,但倘若说要将陛下踢到角落里去,不要说杨致堂、沈漾了,郑榆、郑畅、周炳武、杜崇韬等一干重臣都不会愿意。
    拖延到这日都没有一个定论的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太后以怎样的名义还朝,这背后有着极大的区别。
    还朝通常有两种形势:
    一是摄政,也就是代理朝政,可以说暂时先以养病的名义,将杨元溥撇到一边去,朝中大小事皆由太后下诏颁行。
    另一个是辅政是辅佐朝政,朝政大小事主要由太后统领诸臣商议决定,但最终还是要陛下拟旨颁布政令。
    长春宫那边当然希望是前者,这样才能称得上大权在握。
    郑榆、郑畅、张潮等人与太后一系关系亲近,对太后最终以是摄政,还是辅政的名义还朝,并没有太多的坚持,也不觉得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
    唯有沈漾、忠于杨氏宗室利益的杨致堂,以及跟太后一系没有什么瓜葛、却警惕晚红楼势力过度膨胀的周炳武、杜崇韬等人,则是坚持以辅政的名义请太后还朝,也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