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个人从舒泓明这儿敲诈了一顿饭后,这事翻篇,说起了伴奏编曲的事。
童年的伴奏,总体上来说清爽、干净,并不需要有太多的乐器,吉他、贝斯、架子鼓就足够了。
和磊他们也分析过这首歌的主题和立意,在伴奏编曲上的看法,和舒泓明的想法差不多,商量了半个小时,很容易就统一了意见,准备开始录伴奏。
这次录歌,可不像是当初录《一年级》的时候,只为出个能听的小样儿,伴奏、演唱一起来。
这次的《童年》,是要好好录制的,说不定还得一句一句抠着来,当然得先把伴奏准备好。
或许是因为有宁教授在缘故,和磊他们录伴奏,居然一点错都没犯,一次搞定。
舒泓明把伴奏听了一遍,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仔细一琢磨,舒泓明忽然想到,在《童年》的伴奏里面,似乎并不仅有着乐器,还有一些其他辅助——像是甩响指、吹口哨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时代耍帅装酷的小习惯,虽然在老师、家长眼里面属于绝对的“坏孩子”,但要是添到了伴奏里面,却能增色不少。
毕竟,那些就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童年啊!
甩响指,和磊、常磐他们都会,吹口哨什么的,更是简单,舒泓明让他们把这些加了进去,录了两遍,伴奏就定了下来。
大米一直在旁边找状态,伴奏好了,就该她上场了。
带上耳机,拿着话筒,大米听着伴奏,带点萌萌的声音唱了起来:
“池塘边的~榕树下……”
“停!”第一句还没唱完,舒泓明直接喊停,“调子起得低了,而且感情也不到位。大米,你唱歌的时候,要自己代入歌词里面,知道吗?”
“噢!”大米应了一声,然后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才又对舒泓明道,“好了,大舒!”
“嗯,小贾,放伴奏,再来一遍!”
“好嘞!”
想要真正地录好一首歌,真的不是什么简单事儿。
如果歌手要是在状态的话,或许很快就能搞定,剩下的可以交给后期处理;如果要是歌手没有状态的话,那就麻烦了,一首歌录上一个星期、半个月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不过,好在大米的状态不错,一句句地抠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