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乡校(1)(2/4)

一个阶段就是冬天,农闲之时,六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乡学学习识字和基础计数。

    识字启蒙用《仓颉篇》,计数则以《算术书》作为教本。

    谁都可以去听讲,谁都可以去学。

    只是,要自带干粮。

    第二个阶段则是十二三岁到十四五岁的成童们接受的基本教育。

    教授他们《尚书》《孝经》以及《诗经》《春秋》的一些基础内容。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平民子弟有这个上进心,知道要去乡学接受教育。

    即便那个孩子愿意,家长也不一定同意。

    因为每一个劳动力,都是宝贵的。

    况且,乡学教育,只是提供基础教育,进行扫盲运动。

    哪怕学的再厉害,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但,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资本?

    所以,一般情况下,得利的都是地主士绅阶级。

    以原主的记忆来看,最开始原主去乡学进学时,有小伙伴几十个。

    但能坚持到成童阶段,依然去听讲的,就只剩下聊聊几个了。

    不过,这种基础的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汉家的许多名臣,都是在乡学完成了基本教育的。

    朱买臣,一个穷的连土地都没有的穷光蛋,能够识字读书,靠的就是乡学教育。

    公孙弘也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穷的只能靠给人放猪维生,但,就是这样贫穷家庭的孩子,却依然得到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大名鼎鼎的长平烈候卫青,一个平阳侯家的骑奴,地位低下的家生子,最终成长为帝国的战神。

    其幼年肯定接受了启蒙教育。

    不然,一个不识字的大将?

    这不是可笑吗?

    而张汤更是明史记载,是通过乡学教育启蒙的。

    不过,在一般的地方乡亭,乡学教育,连冬日的基本教学,也是时有时无。

    负责乡学的三老,常常在冬日困倦,几天都不去教授的大有人在。

    但在这阳里,在这盛夏季节,乡学却依然在教育。

    这就让张越和刘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