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两百二十五节 画饼(2/4)

……”

    “第二条,开渭河,自襄里引其水入临渭,渠长八里,灌两亭土地约五千亩……”

    “第三条,凿溪水,引水入骊乡,灌三亭……”

    “第四条,骊河水入新丰城,灌城外两千亩土地,并给为城中居民用水!”

    ………………………………

    “这……”

    无数豪强地主,听得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甚至兴奋难耐,难以自抑!

    “居然是修渠道!”地主豪强们立刻双目放光,如同恶狼一般,环顾四周,眼中都绽放着绿油油的凶光。

    水利渠道,在汉室是一个三赢的事情。

    修建水利渠道,不仅仅国家得利,百姓得利,豪强更是利上加利。

    道理很简单,豪强们蓄奴多,土地多。

    一修渠道,就能赚到大笔的钱粮,若这渠道是修在本地,那就更能收获最大利益。

    你要知道,在西元前,有渠道灌溉的土地和没有渠道灌溉的土地,那是两种土地。

    前者撑死了亩产两石,后者亩产可能达到三石、四石,甚至五石、六石。

    基本上,汉家地方官们假如想要收割民心,获取政绩,最好的办法,从来都是大兴水利。

    在当今天子登基后的最初二三十年,汉室也一度涌现出了无数的基建狂魔。

    张汤甚至曾经脑洞大开,想从关中凿开一条水路,将渭河、汉水与长江联系起来。

    还付诸了实践,不过因为工程难度太大,技术条件根本不成熟而不得不放弃。

    而河东郡也曾有一个郡守觉得三门峡太碍眼了,想要凿开三门峡,驯服黄河。

    同样付诸了实践,不过结果嘛,同样失败了。

    但除了这些失败的案例,成功者也同样无数。

    严熊凿开了龙首渠,咸宣开了明渠,儿宽造了六辅渠,先后三任少府卿接力,挖了昆明池。

    这还是关中开建的水利工程。

    当年,几乎整个天下的官吏都沉迷于兴修水利与屠戮豪强这两个事情之中而不能自拔。

    然而,自从元封年之后,天下的水利工程的兴修速度,几乎陷入了停滞。

    官吏们,似乎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