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珠算(2)(1/4)

    张越起身,推开房门,院子里田李两家的年轻人,正在树荫下挥汗如雨的劈砍着竹子,准备将这些竹子制作成竹简。

    现在,甲亭最畅销的商品,就是竹简了。

    一个士子平均每天要抄两三卷书简,需要数十斤重的竹简。

    虽然说,都是寒门士子,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小康之家甚至富裕的商贾子弟。

    此时的汉室,也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制度。

    想当官?或者想获得举荐?

    首先,你的訾产得达标。

    颇有后世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西方欧陆选举制度的投票财产额度的味道。

    穷光蛋别说被举荐了。

    连个胥吏也当不了!

    汉室的选吏訾产限额,在太宗时还高达十算。

    也就是说彼时,家产低于十万钱的人,连胥吏都不能当!

    先帝时才改为五算,一直延续至今。

    换句话说,所谓的寒门士子,其实一点也不穷。

    每一个人的家产,都价值至少五万钱。

    属于中产之家,小康之户。

    对这些人来说,虽然可能要他们拿个几十万钱出去买官捐官,拿不出来。

    但三五千钱,还是有的。

    所以,甲亭的竹简买卖做的飞起。

    每天这些士子们都需要数千斤重的竹简来抄录。

    靠着田李两家的七个年轻人,已经忙不过来了。

    他们一天至多能编个一千斤竹简就了不起了!

    于是,其他百姓纷纷跟上。

    十斤竹简一钱,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士子们乐得清闲,可以专心致志的抄录书简,交际朋友,交流心得。

    而百姓则赚些零花,补贴家用。

    而田家兄弟和李氏昆仲,更是赚的盘满钵满。

    每天编竹简一千斤卖掉就是一百个五铢钱!

    还是少府铸造的五铢,分量十足,没有掺杂质的那种!

    一个这样的五铢钱,能顶地方私铸的荚钱三个!

    哪怕是以如今的粮价,也可足足购买一石粟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