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六百三十五节 新骑兵(2)(1/4)

    打发走兴奋难耐,恋恋不舍的将军们。

    天子终于回过头来,将张越叫到自己面前,问道:“卿对马具做了些什么改动?何以将军们如此兴奋?”

    张越笑着拜道:“臣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马具做了些改进……”

    马镫马鞍,此时已经出现了。

    不过,技术相当原始,设计也很不合理。

    此时的马鞍,是一种平滑的皮具。虽然提高了骑手与战马的摩擦阻力,使得骑手能相对有限的解放双手。

    但,骑手的自由与灵活,依然受限。

    只有少数技术高超的骑手,才能在马背上自由活动。

    至于马镫,也已经出现了。

    不过,这是一种很原始的单边马镫,只能用于帮助骑兵上马,并不能让骑兵获得借力。

    至于马蹄铁,上次李广利回京,张越就已经见过了其装备的原始马蹄铁——革鞮。

    所以,此时的骑兵,是非常苦逼的。

    汉军装备了这些原始骑具的骑兵,还稍微好一点。

    没有这个条件的匈奴人,就很悲剧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骑着战马,奔袭上百里。

    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用尽全力,用双脚夹紧马腹,双手始终紧紧抓住马鬃,以免被摔下战马。

    在同时,你还得忍受各种高速运动带来的颠簸。

    体质稍微差一点的人,直接就会在奔袭过程里GG。

    哪怕是身体素质不错的人,在经过上百里长时间的奔袭后,也肯定会累的气喘吁吁,手脚肌肉抽搐。

    在抵达目的地后,通常根本没有办法马上发起攻击。

    必须停留修整一段时间。

    这也是过去汉军对付入寇的匈奴骑兵时,经常对匈奴人设下的陷阱。

    汉军的重兵集团,常常会采取一些压迫做法,迫使匈奴骑兵运动起来。

    一旦他们运动起来,基本上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再次攻击能力。

    这就给了汉军以包围和驱逐这些匈奴骑兵的战机。

    在太宗皇帝和先帝在位时期,超过七成的对匈奴作战胜利,是靠着这种方法获得的。

    我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