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八百七十节 十面埋伏(2)(1/5)

    参合口的地势,非常险要。

    特别是出了山峡后,前面就只有一个陡峭而崎岖的山坡可以前行。

    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站在山坡上,张越向下俯视。

    滚滚河水,从南而过,溅起的浪花,拍打在河岸边,激起无数卢苇在水中荡漾开来。

    “这里就是参合坡了吧……”张越在心里想着:“姑苏慕容的亡国之所……”

    仔细审视着地理,张越发现,此地确实是一个很适合弱者逆袭的地方。

    长陵川河自南而走,山峡遮蔽了去路,而山坡之下,却是一片起伏绵延的波状山陵地形。

    数不清的小山包,在视线中此起彼伏。

    远处的参合城废墟,就在长陵川河的南岸,控扼着南下的交通。

    想要从草原前往雁北,这里就是必经之地。

    不然,就只能绕道云中,走河朔通道。

    不过……

    云中郡和雁门郡,从地图上看,好像是连在一起的,物理距离非常接近的地区。

    但是……

    在地理上,云中郡包括河套在内,与雁门郡、代郡、上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质地貌。

    云中与河朔是冲击平原。

    而且,不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平原,是被黄河与其支流,割裂成一块块大小平原,由数不清的河湾、平原、山峡构成。

    雁门则不同。

    特别是雁门北部,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波状地貌。

    故而,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捷径,就是自武周川而下,强袭雁门,只要突破雁北,南方繁华的中原大地,就坦露眼前。

    雁门关就在据此百里之外的雁门山峡之中,锁钥着这关键通道。

    因而,雁门关其实不是边关,而是内关。

    是第二道保险!

    不过……

    这参合坡也很有成为要塞的潜质,历史上,在雁门关废弃后,这里就成为了锁钥南北的关键,唐为白狼关,宋明号为‘杀胡关’。

    内心闪现着这些信息,张越却眺目远望,凝视着远方的参合废墟。

    自百年前,棘蒲候柴武屠参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