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欢而散(2/3)

“父亲,没有日后,一个小小的田虎兴兵造反,朝廷都奈何不得对方,更不要李璟手中有几十万大军,朝廷更加奈何不得对方了。当年河东路不也是有刘氏一族的吗?前朝李氏不也是凭借河东路定鼎天下的吗?”王穆这个时候反而没有任何担忧。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即将出山的缘故,更重要的是想到了未来。王家弄不好还能在自己手上兴旺发达。很快又想到所谓的太原学府包罗万象的事情,顿时有些不满的说道:“我等学子读圣贤书,为何要与那些武夫并列?”

    “哼,荒谬,大将军不拘一格用人才,专门用文官,如何打仗?正是因为这个太原学府,才让老夫想也不想,就加入其中。”王璞瞪了自己儿子一眼,说道:“实话告诉你,这里面不仅仅有读书人,还有武夫,还有郎中,还有工匠,日后还有农民,这才能见到大将军的英明之处,河东路落到此人手中,才是河东路之福,否则的话,老夫宁愿在家中教上几个学生。”

    “是,孩儿知道了。”王穆面色一愣,却是不敢反对,赶紧应了下来。

    “不过,这次大将军邀请的人选之中,还有杨时、李昭玘,这两个人倒是有些意思,杨时乃是程门四大弟子,李昭玘乃是东坡先生的弟子,啧啧,还有其他的,不知道江南可有人背上,若是如此,那太原学府倒是有些意思了。”王璞笑呵呵的说道。文人相轻,在宋末,各地的文人遵从的学派不一样,争论是正常的事情,现在若是聚集太原学府,这种争论就会经常发生了。

    不管怎么样,邢严和尹况等人的死,在整个河东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很快就被太原学府的成立所替代,大将军李璟将在汾河边建立太原学府,由大儒王璞担任院长,像大儒杨时、大儒李昭玘都名列其中,河东路的诸多学子纷纷奔走相告,无论是王璞也好,或者是杨时也好,李昭玘也好,都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儒,现在都聚集在太原学府之中,更重要的是,一旦进入太原学府,所有的教学免费不说,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进入官场,这才是读书人的大事。一时间,原本许多读书人纷纷对李璟称赞不已。甚至远在洛阳、长安等地的学子也都纷纷前来,因为这里面聚集了理学、洛学等儒家学派的扛鼎人物,这些学子们自然来学习了。

    而在李璟军中,建立太原学府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只是这些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河东路中,暗卫在秘密搜寻着六扇门的密探,几乎是每时每刻,都有战斗发生,这些六扇门的密探,有的时候,化妆成了一个樵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