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接到了李琼乞骸骨的奏章之后,不由微微一笑,李琼这一招以退为进的妙招,确实玩得炉火纯青。
在刚刚过去的谋逆大案中,魏仁浦的态度晦暗不明,左右骑墙,显然已经不再适任于首相之位。
如果李琼再去职,内阁里就只剩下了孔昆和刘金山两个资历尚浅的参相,这并不符合内阁中以老带新的政治原则。
当初,之所以选择魏仁浦为首相,又派李琼从旁牵制,主要是李中易刚刚打下开封城,立足未稳,需要老臣们从旁协助稳定住政局。
如今,李中易北伐契丹不仅拿回了幽云十六州,更把契丹人赶出了野狐关,军威大盛!
并且,李中易及时的粉碎了石守信和王溥组织的谋逆行动,声势更是高涨。
说白了,李中易对于老相公的政治需要,已经减轻了许多。
所以,一直想骑墙的魏仁浦,势必要出局。然而,李琼却没必要离开内阁。
现在的内阁,实行的是群相制,也就是说,首相并无一手遮天的本事。
在李琼继续留下的同时,李中易只需要把孔昆提上次相之位,再补一名参相进去,即可形成老中青三代宰相集体治国的人才梯队。
在李中易的夹袋之中,礼部尚书廖章、翰林学士院掌院学士孙从文,都是合适的人选。尤其是礼部尚书的廖章,自从李中易打进了开封城之后,他一直努力向李中易靠拢,并极力推行新政。
至于,翰林学士院的掌院学士孙从文,精通经史子集和各朝的历史典故,只是,治政的经验稍微弱一点。
当然了,若想最终做到对朝局如臂使指,还需要假以时日,等李中易钦点的进士们逐渐走上前台,那尚需要十来年的光景。
对于人才的使用,拔苗助长,骤然提拔到高位上,绝非明君之所为。
虽然说不拘一格用人才,适当的官场历练,却也是必须的。否则,很容易犯下激进的错误。
比如说,把一个乡长,骤然破格提拔成了高官,有可能驾驭得住全省的局面么?
接下来的新君登基大典,廖章身为礼部尚书,正是需要他出大力的时候,就让他好好的表现表现吧。
新君登基,小皇帝和符太后势必要挪出皇宫,并赏给一定的爵位或封号。
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