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身为政坛高手的李琼,心里异常明白,假如,赵匡胤也支持提拔李中易,那么柴荣肯定会有猜忌之心。
包括宰相在内的文臣和武将,居然都支持李中易,嘿嘿,这个声望未免也他大了一点吧,莫非是王莽在世?
皇帝亲口做了暗示,深通帝心的范质,开口说了话,一锤定音:“陛下,尚书右仆射,如今一直空缺,以臣之见……”
“文素相公,宰相之职重逾千钧,国朝之名器,岂可轻易授人?”柴荣史无前例的打断了范质的发言,抢在这位范相公之前,淡淡的说,“参政可也!”
“啊……”柴荣此话刚一出口,大殿内就有人情不自禁的惊叫出声,浑然忘记了殿中侍御史,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参政。其实就是参知政事的简称。唐朝中期之后,参知政事虽然入了副相班列,却不是名正言顺的实权相公。
参知政事。虽然不掌印,不坐堂(政事堂),却拥有军国大事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通俗点说,政事堂的相公们开会议事的时候,除非李中易生病请假,否则,必须派人请李中易到场商议。
也就是说。李中易到场后,说啥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到场(政事堂)。
李琼一边暗暗叹息。一边朝李中易所处的殿门口方向看过去,他心想,赵元朗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李中易一个大忙。这份人情实在是太大了。
以李中易未及而立的年龄。即将位列宰相班列,皇恩可谓是异常之浩荡,殿内的群臣们纷纷对他侧目而视。
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更多,担忧者也不少,不一而足。
官场虽然很大,官员们也有七情六欲,可是。有资格待在大殿内的臣子们,早就修炼到喜怒不形于颜色的境界。至少。大家表面上都看不出有何异样的神态。
“陛下,臣才疏学浅,恐无法胆此重任……”李中易不管心里是个啥子想法,表面文章都必须做到位,所以,他果断站出来,表明推辞的态度。
儒门学说,虽然有鼓励修身养性,倡导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可是,涉及到利益的时候,用的却是另一套潜规则:挂羊头,卖狗肉!
“朕意已决,汝毋须多言。”柴荣的性格是,一旦下了决心,九牛拉不回,在场的重臣们无一例外,全都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