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这是故意拿翘,甩脸子给他看。
别人可能不清楚,身为范质心腹的杨炯,却看出几分端倪。他的座主轻轻敲击座椅扶手的频率,暴露出了心火正旺。
李中易其实是故意惹怒的范质。这位范相公掌权的时间太久了,想法难免不接地气。
所谓的地气,就是政治游戏中,最核心的部分,等价交换权力。
范质的麻烦迫在眉睫,李中易抓不住刺客的后患。还远得很,他怕个球?
更何况,政事堂闹刺客,事关重大,不到明日早朝。就肯定会传得沸沸扬扬。
李中易刚进门,就把惩处闹得极严极狠,目的就是抢先占据主动权,反将了范质一军。
这政事堂的护卫首领,原本就是杨炯安排的人,虽然品级不高,地位却十分的重要。
李中易料定,如果今晚没有和范质谈妥,拖到明天早朝之时,王溥和李谷肯定会借机会,想把这个位置捞到手。
明天,除了魏仁浦不敢确定之外,李中易估摸着,多半是至少六相,对阵范质这个首相。
如今,回过头来,再仔细去想柴荣临终前人事安排,简直是妙不可言。
范质虽然权重,却也无法做到一手遮天,他必须得到符太后的绝对支持,才有可能独霸朝堂。
可问题是,政事堂内,还有范质的政治死敌:王溥和李谷。这两位相公,早在太祖郭威秉政时期,就一直和范质严重不和,经常彼此拆台。
延续到的柴荣登基之后,由于他们哥三,都是潜邸的老人,资历大致相当,暗斗得就更厉害了。
说句心里话,如果没有王、李两位相公的存在,李中易即使想打第一枪,也会选个更加合适的理由和时机。
此所谓:异论相搅之策也,柴荣的确做到了明面上的权力平衡。
只不过,柴荣千算万算,却没有料到,由于他和郭威的重用文臣,导致武将集团,与整个柴家分歧颇大,几乎难以弥合。
归根到底,李中易认为,柴荣提拔重用文官,压制武将的策略,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时机的选择上,有些操之过急了。
随着柴荣的驾崩,基位的幼主,又没有实际掌握朝政的能力,大权更加集中到了符太后和范质的手上。
吃独食,肯定会遭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