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741章 战略逆转(2/4)

未达到北宋仁宗时的盛况。

    岁币一千万贯,这是一个大周朝绝对承受不起的数目,更别说绢帛一百万匹。

    李中易一听这个条件,就知道耶律休哥没有谈判的诚意,别说魏王父子仅仅是柴家的外戚而已,就算是小皇帝的亲祖父,也不可能如此的值钱。

    杨炯身为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又是范质身边的心腹,对于大周的家底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所以,杨炯叹了口气说:“此事只怕有得磨了。不过,所幸李相公连战连捷,又拿下了榆关,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兵进逼幽州。”

    李中易微微一笑,杨炯虽然不通军事,倒也不是纯粹的军事盲,猜出他执意要驻守榆关的目的,并不算稀奇。

    打仗除了打的是钱粮之外,更打的是战略和战术,其中尤以战略最为要紧。

    李中易锁死了榆关之后,也就在无形之中,掐断了契丹国对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力。

    不仅如此,也使东北地区的草原各部,失去了最近的南下通路,让契丹国首尾不能兼顾,不得不说是一记狠招。

    更重要的是,以李家军目前彻底完成了骡马化的现状,西出榆关进击幽州,不过区区四天的时间而已。

    唐代以前,草原各部往往是在遭遇到了天灾之后,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才倾巢南下,抢劫汉人的人口和物资以便顺利渡过灾荒。

    契丹国立国之后,由于得了燕云十六州,仅仅地里的出产,就足够养活整个契丹族,南下抢劫的动力相比此前,倒是弱了许多。

    异常可怕的是,榆关掌握在了李中易之手,幽州以东至榆关以西的大片肥沃良田,已经不太可能进行正常的种植生产活动,除非契丹国派出足够多的兵力,囤于榆关之下。

    问题是,这个足够多很可能是个无底洞,因为,大周随时随地可以从海上增援榆关,或是沿着白沟西逼幽州。

    正因为李中易捏住榆关这个咽喉要地,可谓是打到了契丹国的命门上,所以,契丹人为了毫无阻碍的继续南下抢劫,也必定会倾巢来攻。

    问题是,南方的汉人原本就擅长于筑城和守城,契丹人扬短避长,究竟要拿出多少万条人命来填这个无底洞呢,这的确是令人无比头疼的要命问题。

    也许是杨炯的这个马屁拍得颇有些诚意,李中易心里多少有些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