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现在吴军处于守势,进攻权在司马懿手中,退不退兵完全由司马懿来做决定,只要的兵马有粮草,司马懿完全有可能把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打成无休无止攻防战。
从国力上来讲,魏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一场持久战的,再长的时间不敢说,打个一年半载的,则是毫无压力。
而吴国不同,如此浩大的军事开支,必然会拖垮吴国的经济,战役拖得时间越长,就越对吴国不利,所以吴国一定然争取速战速决,不能把有限战争打成无限战争。
而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偷袭魏军粮道,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就算是司马懿有心再战,也是无以为继的。
不过就算是诸葛恪的觎觑之心不死,但在他掌握征南军的确切动向之前,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和完全放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曹亮相信,一旦诸葛恪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会前来偷袭的。
所以征南军必须常有一颗戒备之心,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是一支军队最起码的素质,曹亮看到征南军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便立刻整顿军治,要各营各部的人马,都必须保持戒备等级,不得放松警惕,玩忽职守。
那怕是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平原路程,曹亮都要求各军做到时刻戒备,骁骑营更是防范的重点,往来巡弋,以确保征南军护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曹亮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曹亮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曹亮的命令,比身为代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曹亮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曹亮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曹亮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曹亮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