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这番话说得也太霸道了点吧,这要是把袁绍逼急了,岂不是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不如稍润色一下,婉转一些。”
刘澜不以为然,道:“我们现在的情况袁绍不知道,不硬气点,怎么能让他就范,现在我们就要表现出胜利方的姿态来,你们倒是谈判也需如此,当然这个度一点要把握好。”
三人瞬间明白,这是虚张声势呢,如果露怯,这谈判又如何能捞到好处?连连点头:“明白了,使君放心好了。”
刘澜又往下读书信之后的内容,无外乎是和袁绍套近乎,说什么多年未见十分想念的肉麻话,对谈判的事情只字未提,显然对谈判并不热衷,只是临了来了那么一句大侄子在我军中一切安好,都胖了十多斤了。通篇除了第一条与谈判有关,其余都是这类套交情拉家常的话,一封信听得三人一阵鸡皮疙瘩,这哪里是双方休兵止戈的信件来往,更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写给知己的信件,王修不由得露出一抹别样笑容,这才是笑里藏刀的最高境界啊。
通篇看似无足轻重,可其实刘澜一早就在开篇表达了对谈判的看重,甚至说是向袁绍暴露出了他也很迫切希望谈判的愿望,不然的话刘澜就不会再开篇就提出谈判的使节,而这才是全文的重点,但后面的话又明白的告诉袁绍,虽然我很看重这次和谈,但是如果你不派出我指定的使节,那就别指望我会和你谈,反之,就算我指定的使节最后没能达成和议,他刘澜也愿意继续谈判,当然是在双方都抱有诚意的前提下。
念完之后,再得到三人尤其是王修的肯定之后,刘澜拿起了徐州州牧之印章,在信笺上盖了七字印信后将文书交给陈果,让他尽快将信交给使者,使者乃袁绍之人,假做王越亲信,得书之后大喜过望,第一时间便返回了冀州。
等待消息的几日,原本要归家却因为战事没有回城,惦记他的甄姜还有糜箴都传来了家书,糜箴信中都是相思之情,反观甄姜,自从当了母亲之后,********都放在小家伙身上了,一封家书,除了嘘寒问暖让他冲锋打仗切莫冲杀太前之外就是说小家伙的事情,如今小家伙已经能咿咿呀呀学语了,除此之外甄姜还希望他能在孩子一周岁举行抓周之庆时回来,毕竟他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不希望连孩子这么重要的日子都误了,当然如果军情紧张,甄姜也没有一定让他回来,不过最好能提前来信告之他一声。
刘澜写了封回信,说他一定会在孩子周岁时赶回去,只是这抓周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