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战(23)(1/5)

    从闫志口中可知,这时候的三韩,并没是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出现,而更像是一个部落的合体,而三韩的部落酋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称为‘辰王’,但能当辰王者,却又必须是由马韩人充当,也就是说由箕子氏后裔的马韩为三韩部落联盟中的盟主。

    如果非要给这样的部落加一个国的话,那么三韩部落中存在两个所谓的“国”,即辰国、马韩国。而马韩国,在史书中也称韩国,乃是对马韩国的简称。

    而最让刘澜感兴趣的,则是闫志提到关于辰韩的一些消息。

    闫志的老师管宁,在辽东最初乃是辽东的文学从事,负责教育,可以说如刘澜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官吏都是他的弟子,而随着辽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位专注教育数十年的龙尾,开始著书,第一部练手之作,就是以三韩为题材的杂记,而根据他在书中记载,在结合翻阅众多史料发现,三韩之中的辰韩国民,乃是在秦朝时迁徙而来的秦人后裔,不过因为逃避苦役,这些秦人纷纷流入了马韩之地,而箕子的马韩则很慷慨的让出了东部的土地,自此之后四百多年,秦人便在辰韩定居,四百多年间,他们的人口比原来翻了一番,而部队也从最初的六个发展成为十二个。

    不过让刘澜感兴趣的,还是闫志背出了一段三韩杂记中关于辰韩的记载: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

    从管宁在书中的描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秦人到三韩的目的居然是为了修筑长城,假如这是真相的话,那么刘澜在后世看到关于秦长城的东端乃后世朝鲜的平壤市西南江西郡以西的咸从里就不是信口开河了。

    既然在秦朝的时候辽东郡已由清川江以北而拓展到了清川江以南箕氏朝鲜的西北角一带,为何却会在《史记》和《汉书》的《朝鲜传》里,这一区域却又变成了空白地带?这里成为了立时争论的焦点所在,所以刘澜自然要有所保留意见,不过当他说出这些来,却没想到这位上马能带兵,下马能治民的辽东副都督却给出了一个听起来极为合情合理的答案。

    秦皇统一七国,修筑秦长城,然秦人远来辽东,为避苦役而逃亡了。这是管宁在三韩杂记中的记载,而看到本书的第一人正是闫志,所以他对本书的内容自然记得十分清楚,所以他觉得秦人逃亡,在秦的暴政之下,只能向南、向东而逃,而不可能返回故地,所以就出现了秦人分留居住在朝鲜地区一部分,而后我大汉灭卫氏朝鲜设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