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寿春之战(115)(3/5)

要让子孙们学弘农杨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最少几百年后还能出像杨素这样的能臣。

    但可惜他永远也不会等来这一天,甚至他连自己的结局都没有算计到,最后被董卓抄家灭族。

    但是就算听从了叔父袁隗的话,或许现在的袁绍也早就把这番忠告当作了耳旁风,毕竟以他现在的实力,他不去争,谁还有去争的能力?

    其实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帆风顺的时候是永远不会听取他人的劝谏的,这个时候正是他心胸爆棚之时,不管是袁绍如此,包括后来人的刘澜也同样如此,只有失利失败的时候,才会想到之前给他提议和忠告的那些话,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这样的情形,就好像去问一些人如果有后悔药他会去做什么,这些人往往都不是说会不去干什么,而是当是没有做什么一定会去尝试,这个情形和后悔时想起忠告是一样的,而这才是真正人性的体现,只不过错过了都错过了,没有后悔药,更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袁绍和曹操这两位少年时代的好友走到这一天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其实孩子在少年时代某些特质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比如说领导能力,这可并不是说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领导能力,而是性格的一种体现,在这方面,袁绍从小就体现出了领导的才能,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孩子王,反之曹操则更像是跟屁虫,不管是做什么还是玩什么,曹操会听从他的指令,但一些馊主意,却势必是他出的。

    或许正是少年时这样的才能,才会有了今日二人各自不同的成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天生的组织才能是袁绍成功的关键,那么每一次出一些馊主意,可却永远不会受罚的曹操也借助着袁绍这颗大树茁壮成长着,可以说二人是相辅相成,正因为性格之中的互补才能使得二人互相成就,也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只不过跟班永远都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跟班,他也想成为领导者,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跟班,就是因为实力不济,只能隐忍,也许这对十多岁的孩子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成年人就不同了。

    可是曹操做了小二十年借鸡生蛋的买卖,尝尽了甜头,这样的日子他想改变,但始终不敢尝试,为此他想到了用太尉来试探袁绍的态度,他想知晓对于自己升任大将军袁绍出任太尉时袁绍的反应,他想知道袁绍对此看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这一次试探显然是失败了,因为曹操再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