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平定扬州(134)(4/5)

,那么几年时间是完全可以过上如蔡二叔一家的生活。

    对于这样的调研还有许多,内卫就有这么一例,因为实在是传奇,在看到他的事迹之后,刘澜还专程前往他的住宅进行拜访,而当时内卫给出的消息其实是非常简单的,说他有百余亩良田,不过这人呢却非常有心计,尤其是在治理家业上更是非常有心得,而他这一百亩良田自己根本就没有亲手种过,都是租种,但他却非常的节俭,所以每年都会有盈余,而他就靠着这些盈余,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不仅在徐州城内购置了房产,他的田产更是从百亩变成了千亩,由自耕农变成了大地主。

    所以刘澜正是从这几点定税,当然这也是有水分的,毕竟这类节俭和境遇心计者并不多,但是只要为人正派,不赌不嫖,那么百亩良田足够让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别说是吃肉了,就是顿顿山珍海味也绰绰有余。

    刘澜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做得罪的是那些几千亩几万顷田产的大氏族大地主,按地纳税,如果是按人纳税,倒霉的就是那些自耕农,可是现在按地纳税了,那么他们就是纳税的大头,你要说他们心里没怨气那是不可能的,不想着取缔新政更是不可能,如果刘澜不是当时徐州以及现在秣陵的时机掌控者,而是换做国渊主持新政,那么他落得一个商鞅甚至是王安石的境遇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

    但因为是他在打理倡导,所以他靠着自己的威信将这些反对的声音全都压了下来,有人觉得多年前徐州不间隔的战争将国帑消耗一空,可是刘澜也仔细考虑过,如果没有这样的外部压力,可能也不会把内部压力成功转移出去,所以三次徐州之战看起来让刘澜把银钱消耗一空,但却成功转移了内部矛盾,要不然改革也不会如此顺利。

    因祸得福?而眼下到了丹阳,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但是因为失去了徐州,所以徐州来的氏族则彻底失去了原先的怨言,相反更加追随刘澜,而丹阳的氏族,本来就有一多半是被刘澜所打压的,所以改革反而要比徐州更顺利,因为徐州氏族是抱成一团的,而丹阳的氏族却因为孙策、刘繇以及刘澜与步骘联姻分成了三大势力,所以刘澜在改革的时候完全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也不怕他们敢站出来反对,甚至还有点期待,本来胆子肥的该反已经反了,剩下的那些都隐藏了下来,没有证据刘澜那他们也没办法,可这个时候因为改革而强出头,正好把他们定位孙策叛党,对江东的氏族,刘澜的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一概杀无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