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猿意马(3/4)

话题说着说着就被他给引到了刘澜的头上,当然不会傻不拉几问他和刘茵的关系,而是问他日后的打算。,…,

    刘澜如何回答。来到这个时代他才知道这里与根本就他么的不一样,很多事都由不得他,而还有些事,更是他无法与外人言说的,所以刘澜就算是现在心中有些想法,可就是不能说出心底的想法。

    最后被问急了,刘澜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这里待着也挺好,如果乌丸鲜卑人来了,也能就近抵御,如此的回答得到了张正关羽张飞几人最由衷的拥护,简雍是不置可否,反倒是刘茵,听到这话后,便再一次沉默起来,只不过眼神幽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借由这个话题几人从矿山防御聊着聊着就说道了边防,从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退功臣而进文吏,一改先汉的文武并重为尚文轻武又说到了内徙边民。

    可以说这就是光武帝的柔术政策在捣鬼。要知道两汉无论是在“政”还是在“治”,西汉始终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变革之中,汉初的黄老政治,到汉武帝的儒表法里,到汉元帝的重用儒学,朝野都在探索着治国的思想和道路,体现在民族政策上则是文武之道,张弛有节。,…,

    就是王莽打着奉天法古的旗号以新代汉,从思想层面上说,也是一个探索摆脱社会危机的自觉选择,尽管这个选择是不成功的,但是人们还在选择着,可以看作西汉开放政治的延续。而东汉之“政”与“治”始终沿着刘秀的既定方向滑行,保守、柔术成为东汉政治的特点。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军事。

    所以前汉是不断地向外扩张、移民实边,东汉则是不断地内徙边民。可以说,在西汉时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是以游牧民族的逐步汉化为特征的话,东汉时代,则开了边郡汉族居民“胡化”的先河。…,

    套用传统的夷、夏观念概括两汉民族政策的区别:在西汉中央政府是尽力地以夏变夷,在东汉中央政府则是任由以夷变夏。

    当然内徙边民的举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其客观原因。刘秀立国伊始,经济凋敝,在籍人口不过西汉时期的百分之三十,城邑丘墟,哀鸿遍地,锋镝余生之民,急需休养生息。刘秀弃西域、迁边民,其边防方针是实事求是的。。对东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确实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但搁在当今,却是弊政,尤其是和帝以后,东汉政局急转直下,外戚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