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3章 名正言顺(1/5)

    当天下午,一份来自驻伊拉克有关部门的报告,就通过密电渠道汇报到了国内,

    没等多久,黄同志就拿到了再正式不过的国内政策背书:允许有关同志收取对方准总统的私人友谊纪念品,只要不收取大额现金、奢侈品、车船及贵金属即可。

    对于特别请示了的亚述、吕底亚、古第纳尔金币,回函也针对性细化明确:要求按照等重黄金折算。

    如果重量超标,当事人同志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应当按照国际金价折对应外汇上缴国库。同时后续一切处分权完全由当事人拥有。

    如果当事人付不起,则超出部分回国后按实物上缴国库。

    至于其他不是金子的东西,回函连算都懒得算了,只要是工艺品纪念品一概允许收。

    反正当时国内的文物也是论斤卖去创外汇的。

    而这绝对不是命运特别优待顾骜、给他开挂。因为历史上80年代确有驻伊朗的外事人员、合法收过萨珊王朝时期的金币,即使数年后发现这种金币非常值钱、全球存世就不到10枚,后来也确实卖回文物原所在国赚一大笔钱。但国家也没追缴,而是为了政策的严肃性,坚持秉承了严格追认的态度。

    任何作为新事物典型、被政策实锤过的东西,都是最安全的。哪怕将来政策变了,也不会动到作为当初定策依据的样板案例头上。

    确认过之后,黄同志立刻把这份文件转达给了包处长。

    当天傍晚,侯赛因将军的侍从,就把几首饰盒的礼物,送到了顾骜那儿。顾骜接到了通知,只能依法收下了。

    “这样真的好么?听说这种亚述帝国时期的古金币,有2000多年历史了吧?目前存世应该不多吧?”顾骜好意提醒。

    “确实不多,侯赛因将军手上还有3枚,全世界范围内,存世也不会多。”将军的侍从非常有礼貌地解说,但也不失傲然。

    顾骜:“那你们伊拉克,不用防范古文明遗产外流么?”

    “担心,说不定哪天会有巴比伦保护基金会的人来向您回购呢。如果您愿意割爱、并且把东西留在伊拉克境内,我们也会换一种表达友谊的方式的。”侍从用“你懂的”语气解释。

    除了合法的“纪念品”之外,将军的侍从官还交给了顾骜一串钥匙,告诉他那是一座巴格达北郊的别墅钥匙,希望顾骜以后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