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42章 脑洞大如天(3/5)

微微有些抖,不过不影响观看体验,反而给了观众一种“凌厉”的感觉。

    顾骜把这里面的原理大致解释了一下,马风才很羞愧的样子,收回了自己的需求:“原来野外跟拍这么难的……我没学过摄影,老张老顾,你们别见怪。”

    顾常卫商业互吹地笑笑:“没事儿,其实你非要野外跟拍丝毫不抖的拉风效果,也不是不可能啊。你们不是跟港商有关系么,我听说好莱坞那边,三四年前就有一种叫‘斯坦迪康’的设备了。

    这两年又有所发展,有大型装在车上防抖的,也有背心一样穿在摄影师身上的。我看圈子里的前沿动态,好像香江邵氏就斥巨资买了一套车载的,还在香江的报纸上吹嘘过,我们导师跟咱说过这新闻。”

    “斯坦迪康”,也就是英语steady-cam的音译,cam是camera的缩写。所以意译就是“相机稳定器”,顾名思义是一种机械防抖设备。

    几十年后,哪怕是手机这样的小玩意儿,都会有“光学防抖”的设计,具体就是在摄像头旁边弄一些运动补偿器,然后与手机本身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联控,进行闭环反馈补偿控制,甚至靠图形软件计算补偿。

    但是在70年代,斯坦迪康还没有任何软件补偿,都是些巨大的纯机械补偿设备、加上简单的芯片和控制电路。因为这东西1973年才在好莱坞的实验室里测试出来,75年左右刚刚在好莱坞试商用。

    一开始都是车载的大型设备,77年好莱坞才出现了第一套背心式的,也就是可以由摄影师穿在身上。

    历史上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整个80年代都没有进入中国,一直到92年进一步开放后,才有进口。

    国人想体验“中国人首次用斯坦迪康拍野外运动机位”的效果,可以回去看94版《三国演义》。第30集“舌战群儒”中,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那些“从赵云视角往后看、看着曹军战将纷纷从两侧往后落马”的镜头,就算当时斯坦迪康应用的最高技术写照了。

    马风并不是很懂行,他跟沪江制片厂的徐凌厮混了那么久,都没听说过“斯坦迪康”这个名词,如今听顾常卫说,美国那边都才出现了两年,顿时心疼起自己的钱包来。

    “这东西……应该很贵吧?”他都不敢大声问。

    “刚出来的新东西,肯定贵了。听说好莱坞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