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115章 到处都是价值洼地(1/5)

    顾骜的随口吐槽,萧穗也没往心里去,只当顾骜又是瞎想。

    谁知顾骜是个脑洞大如天的家伙,一旦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敢果断继续往下想。

    他想起了一些NHK表现50年代曰本社会的年代剧。

    不得不说,曰本人拍出来的年代剧,多半还是严谨的,曰本人195X年的贫穷程度,跟国内198X年几乎一样。

    比如有一本堀北真希拍的、题为《乌梅酱先生》的晨间年代剧,穿越前顾骜在B站就刷过。(这里的“先生”是“医生”的意思,日语里写作先生的,包括老师、医生、律师。)

    片子里那些50年代的曰本人,在电视机刚出现那两年,居然挤在东京的大广场上,几千人围着一台看NHK的节目。

    而1980年代的国内情况也差不多,前世顾骜听长辈们聊起那段刚刚百废待兴岁月的社会见闻。就提到过那时去探望义乌、东阳的婺州乡下亲戚,就在婺州火车站的广场上看到过免费公开放的电视机,放过《沪江滩》,每到晚上黑压压围满了一广场的人。

    当然了,吴越省在80年代应该算财政状况相对还行的省份。至于内地的贫困省份、地级市的火车站有没有公放的电视机,顾骜没调查过,也就没有发言权。

    但是,没有客观条件,顾骜可以适当制造一下条件,他如今有这个实力,而且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策。

    想到就做,他立刻给身在特区的韩婷打了个电话。

    “韩老师,汉乐电子转产电视机的事儿,安排得怎么样了?离上次你给中信报备,也快一个月了吧。”

    电话另一头的韩婷,听起来没什么好气,应该是太忙了,嗓音都能听出憔悴:“哪那么快呢!只是把必要设备弄来了,小规模试流了一下,大多数还是拿的进口半成品组装而已。

    再说了,你的‘吃豆人’和‘炸弹人’还有不少销量呢,公司的‘坦克大战’也还没榨干,这么急干嘛?生产电视机本来就是个备用的后手,后续的两个月暑假,最多也就平均分出20%剩余产能来造电视机。”

    汉乐电子如今月产5000台街机的规模还是有的,生产电视机比街机还方便些,即使是20%产能,两个月也有3000台了。以国内如今电视机的稀缺,销量绝对是不愁的。

    国产电视机厂的大规模上马,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