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185章 伪证的最高境界(1/6)

    确认了痛点,最多只能算是做好一个课题汇报的前10%工作而已。

    就像一个病人去看病,医生搞清楚他究竟是啥病。

    下一步是弄清楚最前沿的努力已经做到哪了。

    相当于医生问明病人来医院之前、还自己吃过哪些药。

    在这方面,顾骜比其他研究生略有优势。

    因为基辛格带的其他研究生,是接触不到最近几年美国国WU院的决策机密内幕的。所以他们不会精确知道“这一次来医院之前吃过多少药”。

    而顾骜至少可以看到一些后世解密出来的热点分析,也就能少走一点弯路,少做一点重复性工作。

    当然了,顾骜前世并不是研究这个的,所以他只是外行看热闹。对那些闹大了的70年代秘密外交事件的手腕有所了解。

    其他95%小事情,他是不知道的。

    算不算大事的标准,要看后世有没有资格被脱口秀“晓说”提及、或者进入“得到”分析课程。没收录的,顾骜上下班地铁上没听过,就不知道。

    他前世是码农嘛,忙着呢,哪有时间专门学没用的文科琐碎知识。

    比如,71~72年,基辛格为中美建交所作的努力,以及两面“欺上瞒下”的秘密和稀泥,这就算是“大事”,顾骜是知道一点细节的。

    只不过这一领域没什么干货可挖。

    另外,从国际上而言,基辛格那一年干的更大的事情,是跟苏联人签订《反导条约》(72年),限制两国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30年后小不死总统退出了,美国就搞了NMD/TMD)。

    而从这里面,顾骜可以看出,“如何对付国会只能二选一”的问题上,前人已经做了尽可能多的努力了。主要表现为“把修改伪装得不像修改,而是澄清解释,并且在澄清和解释中欺骗蒙混参议员”。

    《反导条约》的细节无需赘述,但看一下总体逻辑,就知道为什么这是一个极度需要秘密外交、一边骗自己人一边签的条约了。

    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拿自己国家当MT肉盾、帮队友扛仇恨”的条约,跟15年后的《中导条约》一样,如果被本国人民和议员们知道真相,是绝对不肯签的条约。

    无独有偶的是,《中导条约》在李根任期内签订好之后、同样是持续生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