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顾骜心中一动,决定舒缓一下节奏进展,不着行迹地说:“你觉得阿根廷这个国家怎么样?除了美丽以外。”
蒂芙妮稍稍收回一些心神,认真地回答:“我觉得挺好的,那里的人有点慢生活,很悠闲,但是都很有礼貌、热情奔放好客,没什么虚伪吧。很多欧洲国家都比他们虚伪不少。”
顾骜不着行迹地诱导:“啊哈,你不喜欢虚伪,那你觉得欧洲这些国家,你最喜欢哪几个呢?”
“我觉得法国人还不错,也说不出来哪里不错,可能他们比德国人还狡猾,但怎么说呢。斧王母妃从小都教导我要跟法国人亲善。我姐夫也是个法国人……自从我很小的时候,戴高乐死了之后,我就没在教育中听到什么敌视法国人的言语,可能都是为了政治吧。”
蒂芙妮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显然她在感慨自己的政治三观,不得不为摩纳哥的王室立场服务。
然后她停顿了一下,继续漫不经心地盘点:“另外我觉得意大利人和德国人、西班牙人也都挺友好的,尤其意大利和西班牙人散漫,没什么坏心,也不怎么虚伪。德国人太无趣了。”
“那你觉得英国人怎么样?”顾骜适当诱导。
“英国人当然太讨厌了,不管于私于公。又虚伪装腔又阴险,做人还无趣。不过我挺喜欢这种局面的,自从《煤钢共同体条约》,咱不喜欢英国人都不用藏着掖着了。”
顾骜听了暗暗点头。
看样子,跟摩纳哥政府一贯紧跟法国人的外交倾向,是非常吻合的。
从二战起,甚至更早,英国人在欧洲大陆的人设就是搅S棍、均势战略、联合次强陷害最强……直到变成美国人两洋战略的其中一条走狗,帮美国人“以岛制陆”。(另一条当然是曰本)
相比之下,法国人二战后一直想扮演西欧领导者,毕竟德国成了战败国嘛。所以从50年代煤钢共同体条约搞起来后,法国人对英国人一直是不怎么对付的——
法国相当于是最早加入“欧盟”,而一直不肯加入“北约”的。反之英国人最早响应“北约”而迟迟不加入“欧盟”(当时还是煤钢共同体条约)
摩纳哥高层在1960年代曾经跟法国关系紧张,但主要是害怕被吞并。到1970年铁腕总统戴高乐嗝屁之后,摩法关系就彻底亲善友好了。
尤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