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跟他谈事情遭拒的生意伙伴,都能给他作证。
年轻人嘛,20出头血气方刚,被下半身支配了决策权,太正常不过了。
基教授被气得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不过也愈发相信,顾骜之前那个论文,真的只是“弄个泛用性的备胎,孝敬师长凑学术成果,没料到那么快就有实战利用的机会”。
否则的话,他要是快马加鞭赶回华生顿,重礼求基辛格帮忙引见,说不定能捞到一个面见舒尔茨甚至李根的机会,然后为那篇论文的形成过程,提供一些解说——
总统对于外交是不专业的,他需要无数的幕僚帮他解说。而大多数时候,一个解说的机会,都会比形成严密的文字材料更露脸、更赢得高层存在感。
毕竟解说才是直接接触总统的人,而文章可能总统并不会亲自看一眼,更不会记住署名。
顾骜写了文章,却实打实放弃解说权,后续嫌疑自然是陡然下降。
……
双方都没说几句话,但是脑内的博弈猜忌、互相试探,其实已经交锋了好几个回合。
最后,基辛格叹息着说:“现在你就算后悔也晚了,我昨天已经趁着总统周末去打高尔夫球的机会,把‘护侨式快速反应行动’,在应对苏联人突然搞事情时IDE应用前景,跟总统说了一遍。
我觉得,苏联人目前外交形势很被动,说不定会选择引爆几颗埋伏的棋子,显示一下他们还有搞事情的潜力。并且随后果断放弃这些队友,让我们反攻收割,以作为交换我们放松对苏谴责和制裁的筹码。”
顾骜听了,假装惊喜:“那就是我们的设想有假想敌可用了?恭喜教授,这样一来,也算我的一份孝心尽到了。”
基辛格不跟他扯淡:“你什么时候回来?”
顾骜:“不是说好了9月中旬回来就行吗?19号也算中旬,我还有两个星期暑假呢。您不会反悔了吧。”
基辛格气极反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你还坚持19号回来?你不觉得太虚伪了。”
顾骜叫屈:“我是真有事儿——其实,我那两个情人,一个今天才开学去报到,但人还在京城呢。另一个还要后天才出国。
我这次回中国,生意的事情根本还没来得及处理。我在这儿投资了一个几千万美元成本的影城,想打造中国的好莱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