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484章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1/4)

    顾骜为什么要恶意收购德州仪器的主要股权?他收购了德州仪器之后打算怎么做?

    这个问题外行人或许一时想不明白。

    这就需要先稍微分析一下德州仪器如今的业务、行业地位,以及弄虚作假的操作空间。

    首先,德州仪器的定位,是介于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之间的,主营各种电子芯片。尤其是1982年该公司首次发明了DSP芯片,也就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学过电气/电子类专业,上过模电/数电课程的工科男,应该都知道,DSP芯片开创了人类对传感器使用的一个新时代,让传统采集到的模拟传感信号可以数字化并处理,为电子设备“感知”外部输入源提供了极大的拓展。

    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在没有DSP技术之前,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都是要靠人类去输入的,很少靠传感器直接自动采集并转换数字信号,所以很多自动控制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这个比喻并不精确,但一言以蔽之,德州仪器如今在消费电子芯片、传感器领域,是绝对有全球前三甲的竞争力的。

    连摩托罗拉公司搞第一代手机,也不是所有技术和芯片都由自己研发,也是用了德州仪器授权的很多专利、采购了德州仪器不少芯片和传感器的。

    但是,如果人家经营得很好,顾骜想随随便便跑上门去收购,那无疑是瞎折腾。

    顾骜这种老阴哔之所以盯上对方,肯定是对方有短板和漏洞在。

    德州仪器如今的经营,也确实有个挺大的弊端和分歧。

    那就是,德仪在半导体和CPU领域的发展思路、决心和眼光都不太好,对半导体的投入还主要停留在内存领域的竞争。而对于CPU研发、半导体工艺,都不重视。

    相比之下,同时代英特尔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则是以极大的魄力,把英特尔的全部力量All-in了进去,最终在数年之后、随着进入90年代,彻底挤掉了德州仪器的机会。

    安迪.格鲁夫在这个事件中,还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魄力典故:在决定All-in之前,他去了自己搭档的办公室,问:如果股东会今天炒掉了我们,换一批新人来当CEO,你觉得新人会怎么干?

    他的搭档想了想后回答:新人会放弃内存业务,All-in到CPU和半导体工艺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