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70章 赴港(1/4)

    “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吗?里面在上课,请不要在走廊上晃来晃去。”

    韩婷路过正在给77级学生上“国际关系导论”大课的阶梯教室,看到一个穿着挺括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在门口探头探脑,便过去出言提醒。

    包丞丞扭头一看:“原来是韩老师,我一机部的包丞丞啊,还记得么。”

    韩婷回想了两秒,反应过来:“哦,你是来找顾骜的?我帮你喊他出来吧,下课还要好一会儿呢。”

    半分钟后,韩婷就悄悄领着顾骜出来了。

    这一幕,也都落在上大课的同学们眼中,不过并没有影响课堂纪律。

    只有几个坐得靠窗的同学,隐约听见了前因后果:是一机部的人,来请顾骜准备出国任务了。

    他们立刻有些坐不住。

    自从去年12月份,筹备对越开战的外交工作以后,同学们又有两三个月没捞到出国任务了,自然对这方面的信息极为敏感。

    以当时国内外的物质条件差距,出国这种事情是会上瘾的。顾骜因为多了后世的见识,什么花花世界没见过,多少还好一些;

    而那些无法预知未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看到外面的繁荣而绝望,同时对能出国的人更加羡慕。

    一下课,看顾骜跟包丞丞刚刚聊完,就有十几个同学围住了他问这问那。

    “顾骜,你又要出国了?快说说这次去哪里!”

    所有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热切。

    同班的马卉,如今已经和卢建军谈了对象,此刻便偷偷拧自己的男友,啐他不争气:“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像顾同学这样一门心思挖出国机会!”

    人情百态都被顾骜看在眼中,内心颇为复杂。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80年代的外事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泥沙俱下。

    某些人看到“凡是涉外的钱都容易赚”后,就堕落了。

    不仅沿海城市的很多平民觉得“只要出了国,哪怕干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也比在国内做上等人来钱更快”。

    即使是外交学院这样的名校,毕业后也有宁可不进外交部、而是辞职下海当涉外野导游。

    比如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就提过:80年代中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