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骜刚才说的那番道理,别说在萧穗听来匪夷所思,哪怕是2019年的看客,只要不是it科技行业圈子里的,说不定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一个市场只有600万用户容量的时候,佔有率排名座次难道不重要吗?
600万里佔500万的,不一定能成长到最后6亿里佔5亿的……
那难道600万里佔50万的,最后涨到6亿里佔5亿的机率就会更大?
也不会。
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和2010年代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慧/区块链虚火,后来都一次次证明,这个问题相关性不大,在市场最终成熟、滚成6亿用户的大盘之前,除了社交网路这种黏性惯性很大的细分赛道外,其他大部分细分科技行业的赛道,先行者和早期优势者的位置都是不安全的,壁垒都是不够高深的。
所以,2010年代后期,在所有巨头的掌舵人,无论马风马腾马克,都看过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后,他们是怎么封堵投资新兴颠覆者的?
他们选择了投整条赛道。
比如阿狸巴巴觉得“映像识别人工智慧”对于未来电子商务至关重要时,马风不会再像90年代的投资者那样,看一眼“目前这条赛道上的第一名是sensetime科技”,就只投商汤一家。
它会把旷视科技、xx科技……一大堆“只要他们做事的风格、科研的硬实力有可能成功”的公司,统统都投一遍。
甚至连海康威视这种跨圈过来的巨头,你实在收购不掉,也能上门喝喝茶,谈个战略合作稳住。
这种投资,比例一般会达到“投20家做事风格、路线、科技硬实力都看不出毛病的公司,然后跟养蛊一样让他们自然生长,最后从蛊王身上拿回全部的投资回报”。
毕竟按照这种模式,蛊王活下来之后,至少比当年的早期投资增值50倍乃至几百倍,所以你花20倍的钱投20个死19个活一个也不会亏就是了。
这是一个科技行业大部分分支,都没什么迁移成本的时代,消费者忠诚度不值钱。没谁规定你上一台16位游戏机买了任天堂的sFc,到了32位机时代你还要买任天堂的,你完全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背叛”任天堂秒一台索尼的Ps回来。
那2000年之前的华尔街蠢货们按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