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繁体版

第90章 悔创亚马逊(1/4)

    后世很多不熟悉历史细节的人,都模糊地认为:高考初年录取率非常低,而且是越往前越难考。

    但事实上这并不符合统计数据。

    真正看过统计数据的,都知道在79和80两年,国内的高考通过难度有了一个断崖式的下降,竞争激烈程度一下子就平缓了很多。通过录取的比例,不仅比77、78届高了一倍多,而且后续走势也出现了拐点。

    之所以产生这种“竞争突然没那么激烈了”的现状,就是因为国家在79年“哪怕没考上大学、也没被城里的工厂、机关事业单位招工接收,也允许知青自行回城”的好政策。

    因为此前堵在那儿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知青们,很多其实并不一定是真想读大学,更多的是胸无大志、只想有个回城的借口。

    新政一出来之后,那些不那么坚定的,或者知道自己绝对没希望的,就懒得费考试的事儿了,直接涌回城里。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名义录取率从“600万取28万”升高到了“370万取40万”,但很多79、80届考上的考生依然说自己“并不觉得这一年的高考比前后几年简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77、78两级其实有很多只报名却弃考的学生,占了大量的基数。因为大家只是在农村闲着没事儿,所以不报白不报。79年后这些人就演都懒得演了。

    82年后,随着经济问题的整肃,回城待业或者“灵活就业者”们发现“回了城还是没处谋生”,才再次挤回考场,造就了高考竞争烈度再次上涨。

    ……

    “这么说来,今年选择坚持继续高考的人,说不定会捡到点便宜呢。而胆子够大,愿意多搞点经济活动的,至少两年内也是赚的。不过两年后如果找不到新的出路,估计有些人会麻烦。”

    跟马风聊完近况,顾骜内心大致有了底,也受到不少启发。

    让他意识到:翻译引进外部出版物的生意,如今是可以碰的,只要你找得到愿意外包的国有电影制片厂和出版社。

    当然,只做到这一步的话,那无非是赚一点外包的翻译费而已,一部大电影翻完,撑死两三千块钱——

    当时外语人才很稀缺,翻译稿费不比原创低多少。而电影制片厂给出的稿费,又比出版社要高很多,因为剧本、台词这些往往是字数很凝练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